阿斯麦公司的股东大会结束之后,李晓凡一行顺便考察了一下埃因霍温这个城市。
前世,李晓凡在清华经管学院读EMBA的时候,班上好几个同学是来自清华启迪控股的高管。2017年启迪控股就在荷兰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设立了创新中心。之前经常听班上的这些个同学提起启迪控股在埃因霍温的这个项目。
此外早在2012年启迪控股就在美国硅谷设立了清华科技园创源孵化器InnoSpring,当时是美国硅谷第一家中美高科技孵化器及科技产业加速器,当时由清华启迪控股、瑞安集团、北极光创投和硅谷银行等几家单位联合创建,于2012年1月8日在硅谷正式面世。
李晓凡当下的许多园区开发建设思路都来自启迪控股当时的一些做法。
当时启迪的董事长王济武还提出了立体三螺旋模型与集群式创新理论,提炼出“园区 产业 金融”、“技术 资本 产业”、“政府 企业 大学”三个三螺旋交织互促的立体三螺旋模式……
李晓凡的念头里面,未来等合适的机会也想去老家宁东县找一块交通便利、山清水秀的地方打造一个类似华为在“松山湖”般的高科技园区。
所以,他对当下阿斯麦公司所在的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规划很有兴趣。
当下的埃因霍温已经是荷兰高科技制造业心脏,是欧洲领先的科技中心之一,曾被福布斯杂志称之为全世界最具创新精神的城市和世界级创意硅谷之一。
其中的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是荷兰飞利浦集团的研发总部所在地,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世界上最智慧的园区。
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负责人罗纳德向前来考察的李晓凡等介绍:
80年代,在制造业全球化的冲击下,作为飞利浦大本营的埃因霍温曾经是一座“衰落之城”,大量制造企业倒闭,城市人口出现长达10年的负增长。
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埃因霍温采用“三螺旋模式”,即“政府、企业、学术界三方在资源、技术、成果等三领域多重互助,推动创新经济”引领埃因霍温城市目前逐渐转型成为一个科技创新的新城。
罗纳德介绍,埃因霍温这“三螺旋模式”的主要发动机当属飞利浦公司这家巨头。数年前,飞利浦在埃因霍温高科技产业园的研发中心基地启动了“百夫长”计划,以其研究中心为基地,通过技术力量,吸引大量科研机构落后,孵化相关的初创科技企业,将研究与应用相连。
罗纳德一边介绍,一边带着李晓凡等众人参观核心面积为一公里的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
“这个园区很美很舒服,比你们那个新加坡科学园漂亮多了!”
唐馨怡看到园区的美景后对李晓凡叹道。
李晓凡发现这个园区最大亮点是一个“自然共同体”。这个园区与国内看到的密密麻麻的布满厂房的工业园完全不一样。
霍温高科技园区地处埃因霍温重新打造的南北向楔形绿带中,楔形绿带通过设计干预,保持生态的自然形态和可持续发展。园区将自然景观特色延伸入内,增加更多的步行空间,同时扩大原有的中心湖面积,做足自然感。
园区建筑是以新旧结合形态为主,新建筑被严格控制高度,建筑高度要低于周边的大树,以保证自然景观的连续性。
原来一些自然形成的小块湿地、青草、植被和树木被完整保留,看上去满眼的绿色,让人爽心悦目。
园区充分发挥自然的吸引力,打造出滨水道、木栈道、林间小道……分布在自然中丰富多样的步行道长达15公里,成为一条条人才交流街,激发了科技人的创新力。
“占隆,我们走在这个园区,有没有一种似乎在与自然交流的感觉?”李晓凡问身边的潘占隆与顾其俊等人道。
“嗯,很美、很舒服,感觉就在逛公园的感觉!”
罗纳德笑着介绍道:“园区除了配套研发楼,还要修建大量的停车楼满足通勤需求,这必然会破坏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园区在建造之前就考虑到这些弊端,通过立面绿化设计,有效打破建筑的突兀感,使其与环境融为一体。我们园区在规划设计上,特意将建筑物‘隐’于绿化中,在建筑物外面采用了大量的立体绿植,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让绿植与建筑物长于一体……”
罗纳德随后带着李晓凡他们参观了共享实验室技术平台。他们园区为了提升创新效率,特别是那些小微科技企业的技术转化效率,园区提供了1万多平方米的共享实验室和测试室和超过五千平方米的电子仪器制作车间,还有一百多的技术专家、创业导师可以来现场指导等服务。
只要创业者有想法,园区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从样机生产到产品测试的创新转换……
李晓凡发现园区里面,不仅非正式的休闲交流空间随处可见,园区也强调正式、专业交流碰撞的重要性。有十几个从20平方米到6000平方米的会议室和报告厅,每年会举办百多场技术交流活动。
这里目前有来自几十个国家的科技人才工作生活在这里,为了让他们能安心工作,园区也在不断完善的国际服务体系:多语种的育儿中心免去了父母的后顾之忧,多国美食餐厅让他们随时品尝到“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