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山在李阳的心里,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在很多的家庭里,爷爷往往都给予孙子超出父母的溺爱。但那种爷孙之间的亲,并不是李阳对于李太山的全部感觉。
在李阳的孩提时代,除了平时的一些零花钱之外,其实李太山对于李阳的关心并不多。大部分时候家里“宠溺孙儿”的角色,都是由邹云担当的。
真正让李阳对于李太山记忆深刻,且在后来对李太山的死无限惋惜的,是李阳记忆中李太山死的前一年。
那一年,李奉献和祖美兰两口子过的并不好。
李奉献在外面包了个水暖的小工程,但是在干活的时候工人发生事故断了一根手指头,家里赔了不少钱。
而那一年,李阳又恰好中考。
在那个年代的东北,孩子接受完了义务教育就下到社会工作,为家里赚钱的事情非常常见。
当时李阳的学习并不怎么好,考不考得上高中都是个问题。所以当时很多人,包括周围的邻居,李阳学校的老师,都有意让李阳中考结束之后就去学个技术然后找个班上。
许许多多的嘴巴,为李阳安排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道路,最后就连被生活压倒了的李奉献都动摇了,想要让李阳下了学校门走入社会为那个岌岌可危的家庭减轻一些负担。
但就是在那个对于李阳来说无助且黑暗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患了肺癌的李太山站了出来,将他为自己和邹云攒的八千块钱棺材本拍到了李奉献的手里,坚持让李阳去上高中。
李阳高一的下班学期,老爷子的病情就急剧恶化,没能挺过那个冬天。
即便是在李阳三十岁的时候,时常还能梦见李太山去世后出殡的景象;
挂着“奠”字的拖拉机,拉着李太山的灵柩,缓缓的向山林里的墓地行驶而去,他扶着李太山寒酸的棺木,周围是风声和亲人邻里的沉默。承载着李太山一生的路程,是那么的平静和平凡。
当时的李阳明白,那个棺材里躺着的老人,用他的生命给他的孙子铺垫了一条平摊的道路。
于这个社会而言,李太山只是个沉迷麻将的退休老人。但是对于李阳来说,李太山改变了他的一生——即便后来他过的并不好,但他却相比于胡宝和职工大院里大多数的孩子幸福得多。相比于那些孩子,他有了高中和大学的生活,而不是早早的步入社会,在青春懵懂的时候,早早耗光自己的青春和激情,被世俗所压倒。
李阳的办公室里。
看着老爷子生龙活虎的站在自己面前,捧着一份刚刚送过来的人民日报,端着一杯茉莉花茶,对着国际形势品头论足,李阳微微勾起了嘴角。
站在这个时代,一切都还有机会,一切都还来得及。
这种感觉,让他感到格外的美妙。
跟老爷子从苏联解体扯到了海湾战争,将李太山哄乐呵,于老四和张克明也到了公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