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俊哲一晚上没和王艾说话。当然也没和别人说话,他一个人坐在训练场边望着灯光下通往基地外的甬道和两侧的行道树,一言不发。
几年来,白、罗、王三人对包括他在内的辽小虎的刺激,都很深,而且是越来越深。只不过以前主要的刺激对象是张玉宁、李金羽这些前锋或者王亮、曲东这些后卫,而肇俊哲是中场,所以还可以自我安慰。可最近这次集训,他差一点没进来国家队,这让他内心深处十分惶恐,也意识到这么下去恐怕不行了。
在香河这几天,他这位前国家队队长的日子很是难过,分组对抗的时候,他这位上届世界杯的主力,只能在替补队里混一混。再想想王艾和昔日小弟罗彤亮都差一点在欧冠相遇了,如此机遇,天地之差,就发生在这么短短的三五年内。
身为辽足队长、国家队曾经的队长,王艾的朋友、罗彤亮的哥哥,这番心理冲击是惊天动地的,只是无法和人解说,只能一个人默默的品味这种苦涩。
尤其是王艾说的关于角色型球员的看法,更是深刻触动了他。以往辽足队员在非职业化的时代里创下的辉煌,对他们这一代人的影响非常深,许多人都不自觉的像前辈一样能打很多位置。在国内这低水平联赛里混的好像还不错,可看看五大联赛,现在还有全能型球员吗?即便是中场的三四个人也分为了进攻型中场、防守型中场、组织型中场乃至影锋,职业化越发展,分工越明晰,我们国内的媒体和普通人还在关心一个球员是否有缺点,比如嘲笑加图索的位置感和进攻能力,可身为职业球员的肇俊哲早就模模糊糊的意识到了彼此的差距。
他是什么球员?勤奋的球员,可勤奋……有什么了不起?勤奋只是非职业化环境下的一种优秀品质,因为那时候踢球赚不到钱,所以球员主要的问题是拈轻怕重,不爱努力。可勤奋在职业化以后就贬值了太多,因为勤奋只是一种职业道德,当大家都勤奋的时候,勤奋还算什么优点?尤其是其他人都有鲜明的特点,可以互相组合成一支强大战斗集体的时候,只有勤奋没有特点的球员就将失去位置。他现在才27,正是一个国脚各方面最好的年华,却差一点连国家队都进不来。这不仅是实力增长缓慢的问题,也是自我定位不清晰、缺乏特点,缺乏专长所导致的。
王艾的未尽之语是:你要出国,可以,不论哪方面我们都可以谈,但是你出去了以后,你想让职业化水平高的球队怎么用你,用你在什么位置,用你起什么作用?
这些,肇俊哲回答不了,也是他的困惑,甚至是更多这个年代中国球员的困惑。为什么总有外教说我们的球员战术意识差?就是因为角色分工不够,乱用球员、自己也乱踢,还没有形成在场上就踢一个位置,深深钻研下去的习惯和外部要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