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朝鲜过来的粮食再次被登莱巡抚卢象升给劫走,如今大清的士气格外低落,这死气沉沉的样子,完全不像刚开国几年应有的现象。想想几年之前,还不是这样的,这转变也真是太快了!
如今这些情况,皇太极还在努力避免,一直在宣传,告诉他的大清子民,只要熬到秋收,大清就不会再缺粮了。可是,这种宣传的效果并不好。
至于原因,皇太极其实心中也有数。一年年,一次次地说着这事,可最终一次次都没有成为现实。次数多了,这话就没人信了。
想到这里,皇太极也丢了那封军报奏章,斥候战的烈度增加,又不是第一次了,他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别的办法。没有准确的消息,他甚至都不敢派动一兵一卒。
叹了口气,从御座上站了起来,徒步走出殿外,看着天空的云彩,有点呆呆地出神。他的心中,不断地在向老天爷发问:“大清的出路在哪里?”
鳌拜就随侍在皇太极的身后,默默地看着昂头看天的主子,心中对此感到非常憋屈。明明大清的战力强大,以前打得明军都不敢野战,就是很好的证明,可如今倒好,明军斥候在嚣张,大清却有了避而不战的意思。还有,大清国内的死气沉沉,就犹如垂死老人一般,这也让鳌拜这个大清第一勇士感到份外的不适。
正在这时,皇太极忽然说话了,就见他指着宫外方向说道:“以前的时候,朕不时还能听到宫外传来的喧哗声,那个时候,朕觉得有点吵闹,那些人不懂礼仪,禁止皇城周边再有喧哗之声。可如今,朕不知为何,却很想再听听宫外传来的笑声,还有那充满自信地豪迈声音,无所畏惧地嚣张声音。朕……朕这是怎么了?”
鳌拜听了,心中感同身受,此时的他,感觉自己也很想听到主子所说得那些声音。大清如今的暮气沉沉,实在太让人难受了。
他正在想着要说什么来回应下主子的话时,就听到宫外传来急促地脚步声。如今这宫里都非常安静,那声音就有点响。外面说话的声音,也不实传进来,隐约能听见。
“……朝鲜……”
“……殿下让八百里加急传消息过来……”
听到隐约地话,顿时,皇太极的脸色变得很是难看,就算自觉无所畏惧的鳌拜,也同样脸色一变。实在是这几年来,一次又一次的八百里加急,每次收到的,都是让他们难以接受的坏消息。这次数久了,在皇太极等人的心中,八百里加急和坏消息,几乎是等同了起来。
这个时候,又是八百里加急,这会是什么坏消息?联想起从辽阳阿敏那送来的军情奏报,皇太极忽然心中一惊,该不会是明国发兵去攻打朝鲜了吧?要真是这样,大清是救还是不救?派兵去救的话,辽阳、沈阳怎么办?粮草物资又从哪里来……
一个个头疼的问题冒出来,皇太极都感觉自己要站不住了。那些人时刻惦记着这位置,你们可知道,如今在这位置上,每天有多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