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准葛尔部骑军的大明骑军,最终还是收兵回来了。
那些准葛尔部骑军就属兔子的,蹿得飞快,大明骑军又是连续急行,实在无法一直追下去。
就这么的,大明西征的第一次战事,就这么结束了。
怎么说呢,这一仗,先是准葛尔部给了明军一个突袭,击溃了一部分明军,围住了大部分明军。但可惜的是,最终准葛尔部没能吃掉围住的明军,并且在交战中,因为明军的精锐,还有装备的精良,超出了准葛尔部的想象,给其造成了不少的伤亡。
如果说,洪承畴所部的援军没有及时赶来,那么这一仗确实是准葛尔部大胜了。但是,正因为洪承畴所部及时赶到,救下了被围的明军将士。
综合起来看得话,其实准葛尔部骑军的这次突袭,并没有捞到什么便宜。放弃立刻吞并消化其他部族的机会,改为主动在哈密进攻明军,也是有代价的。
一万五千左右的明军前锋,溃散了小五千,战死了两三千,剩下的小一万明军,虽然粮食上来能吃饱喝足,过不了几天就能恢复过来,但是战马都已经杀了吃了,要再想获得上万战马,也不是短时间内能调度到的。
因此,总的来说,如今征战西域的明军,也就是洪承畴所领的三万五千左右骑军了。
这一战,也证明了准葛尔部的狡猾,超出了预估。从而给所有人一个提醒:大明这次出征西域,并不会想象中那么简单!
洪承畴经过这哈密一战,也收了想早点建功的心思。
这次出征,他是主帅,前锋军队遇袭,他是有责任的,当然,责任更大的还是前锋统帅吕大器了。
另外一点,洪承畴这次能及时赶到,救下吕大器所部,也算是有功劳的。
反正打死他都不会说出,他是因为想立功,不想等皇上赶上汇合,急急赶路才救下吕大器所部,而是说他有隐忧担心,为万全之计保持两军合适距离赶路,这才救下吕大器所部,这样他就是功大于过,多少能垫一下他的立功心思。
就这么的,洪承畴一边下令在哈密休整,等待这次日夜兼程所落后面的粮草物资,一边要保护吕大器所部,照顾他们早日康复过来,另外,就等待皇上到达再说了。当然,夜不收是肯定要放出去的。
…………
崇祯皇帝通过洪承畴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了解到前方的战况之后,就加快了行军速度,带着骠骑营在崇祯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二赶到了哈密。
这个时候,吕大器所部的大明骑军,或者现在应该叫步卒,已经康复地差不多了。不过吕大器本人的身体,因为年事已高,恢复地并不好。
崇祯皇帝到达之后,首先便对第一次战事做出了定性:这是一场大捷,粉碎了准葛尔部叛逆的阴谋,在哈密坚守无投降,正是体现了大明坚强不屈,保家卫国的军魂,因此,所有在哈密坚守的大明将士,均被记功,并受哈密纪念章一枚。
甘肃巡抚吕大器有过有功,但功大于过,升左都御史,兼太子少保,准其告老还乡,休养身体。
另外,哈密之战中战死将士,全入大明忠烈祠享大明香火,家属按律得到优待;
但是,在哈密之战中溃逃的那一部分,就和当初辽东部族投降大明一样,全部降为奴隶兵,准他们随军继续作战,戴罪立功者方能重新转为正式的大明将士。当然,对于那些百户以上军官溃逃的,崇祯皇帝没有手软,军前斩首示众!
雷厉风行地做出了赏罚之后,崇祯皇帝的身边,就是四万左右洪承畴所部,以及一万多骑骠骑营将士,人数重新达到了五万多人。
不过这其中,有五千多成了步卒。这些人就不方便继续随军,因为赶不上大军行进速度。因此,崇祯皇帝下旨,他们在哈密就地驻守,修筑哈密,为将来大明掌控西域做准备。
然后,他就领着四万五千多骑,再次西征,从哈密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这一次,全军并没有分散,所有骑军,都合在一起,最多各部之间,相差一日行程,分散成南北两线,向乌鲁木齐方向推进。
当然,崇祯皇帝这么做,并不是没有一点目的的。
在哈密出发之前,他就释放了十二名准葛尔部骑军的俘虏,明确告诉他们道:“朕来了,给你们准葛尔部最后一次机会。朕会在轮台等你们,期限半个月,立刻无条件投降。过期不候,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