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更易东宫这样会动摇社稷之事,若仅出于私心,是断断不会为之的。
当然,也不排除会有意外发生。
说不定天子在其他事情上都能大局为重,偏在这件事情上被私心所困,不顾一切想要易储,但是,那毕竟是小概率事件。
多数朝臣还是倾向于认为,当今天子不会这么做的。
当然,再小的概率,也有可能发生。
但是,这世上之事,哪有不冒风险的?
还是那句话,从龙之功,可遇不可求。
太子一旦长成,便是一帆风顺的康庄大道,君不见当初煊赫一时的三杨,皆是仁宗皇帝潜邸旧臣?
身在仕宦,谁不想像三杨一样,君臣相得,尽揽大权,最后功成身退,还能留下身后美名,这简直是天下读书人能想到的,最完美的一生。
当然,以陈循的身份地位,即便备置东宫属官,也不可能叫他去。
六部七卿,权重事忙,最多担个虚衔。
真正进入东宫的,是大批的年轻官员,翰林清流。
这对于陈循来说,才是最紧要的。
要知道,整个六部当中,唯有陈循一个人,是没有地方经历,直接由清流词臣调任到六部的。
这就导致,陈循在六部的底子很薄。
其他的六部大臣,有过地方经历,在至少也都曾在六部当中的两到三个衙门中供过事,无论是人脉还是处理庶务的能力都很强。
但是,陈循没有。
他的人脉,基本上都在清流科道,当初吏部大京察,诸多翰林出身被外放到部院的官员,都遭到了黜落,使得陈循在部院当中,几乎已经见不到熟悉的面孔了。
可那个时候,他不能拦!
因为这些人,都是太上皇提拔起来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不仅是他陈循的故旧,更是太上皇的亲信。
所以,他只能保持沉默,那个时候,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带话给杜宁,让他保护好还在翰林院,没有牵涉朝局的人。
但是,即便如此,商辂,彭时等人,还是牵扯了进去,甚至到最后,就连高谷,也不得不被迫离京。
待他回到京师之后,清流一脉,除了杜宁之外,竟已经没了拿得出手的人。
所以,在回京之后,哪怕知道天子不喜欢徐有贞,陈循还是明里暗里帮他争取了好几次,虽然最后都没有成功,但也总算是尽力了。
说回这次的东宫出阁之事,对于陈循来说,这是一个好机会。
如今萧镃虽然执掌了翰林院,但是还没来得及主持会试,没有新晋的庶吉士可用,这个时候,如果东宫出阁,势必要启用仍在翰林当中的词臣。
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后的机会了。
一旦明岁会试举行,萧镃手中有人可用,打压他们就毫无压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