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在走私这块,利润之庞大,关系之复杂。
“你的意思是,大孙的想法,便就是要把江南一带的大商,全部引入到海贸中,和广东,福建的走私海商们,去争个高低。”
朱元章开口问道。
这倒是个不错的想法,这般来看的话,当江南商人开始走海运,自然在漕运这块,就会弱下来。
便就更加容易去掌控江南富商了。
最主要的是,当船队形成,这些富商们的底子,也会逐渐显露出来。
“陛下高见,不过臣觉得,太孙殿下,应该还有要迁徙江南大户的意思。”
“便是如倭国一般。”
蒋瓛沉声说道。
这话咋一听有些奇怪,但是朱元章能够听懂。
因为大孙在此之前,就已经透露过这般的想法。
与其用迁徙这个词,其实对外殖民,才是更好的解读。
殖是繁殖,孳生之意。
殖民则指强国向他所征服的地区移民,并掠夺原当地人民的利益。
是一个大国在国外寻求并获得对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不发达地区的占有权的过程。
而主要的体现,便是在于海外移民,海盗式抢劫,奴隶贩卖,资本输出,商品倾销,原料掠夺等。
而对于这些,目前的大明,几乎满足了所有殖民的需求。
郑和下西洋,两万人的船队有着对很多东南亚国家的灭国之力,军事力量的强大和船队能自给自足的物质条件却没有促成大量殖民地的开发,郑和用完全不同的,古老的方式来处理了和那些土王的关系。
大量纳贡国的确立和友邦的建交取代了武装殖民,而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引起的美洲殖民,带来的巨大财富却引起了西方政治军事和科学的飞跃,明代的不殖民政策甚至被看成了历史上东西方优劣形势转化的转折点。
那么古今历史上,除了蒙元最喜欢对外扩张,其他朝代,几乎就从来没有过殖民的想法。
主要还是文化的问题。
在华夏文化中,对自己优越感的自信,造成了百姓视其他地域都为蛮荒地带,背井离乡的都是实在无法立足之人。
万里之外死后也无法叶落归根,简直是流放的徒刑,与儒家文化最是格格不入。
大明是传统重视农业的封建王朝,其开疆拓土的形势也是传统的驻军和官员管辖。
尤其是对于皇室的中央集权。
在行政系统中,殖民地的管辖在万里之外,其理念和中央集权有着强烈的冲突。
王朝更迭,五德流转这些,是华夏自有文化。
秦始皇在很早以前就确立了华夏的基本盘,大明幅员辽阔,很多地方在明朝的时候都有继续开垦的潜力。
土地和粮食生产方面,大明没有开设殖民地的意愿,并且从殖民地转送粮食,物流的成本大大的超越了粮食本身,从农业的角度去看开设殖民地,这是极为荒谬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