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陛下亲外甥孙,皇亲国戚,国公爵位。
宁可放弃这享之不尽荣华富贵,也要去倭国相助燕王,真可谓是义薄云天,使人惊叹。
就在朱棣想要说什么的时候,蒋瓛突然起身作揖道;“殿下,下官这边遵陛下谕旨,还有其他事要忙碌,便就不多叨唠殿下了,先行告退。”
朱棣齿间憋出一个‘好’字。
而后便就看着蒋瓛匆匆离去。
朱棣很清楚,自己和李景隆的关系,将会被告知父皇,甚至现在蒋瓛马上去的地方,便就是曹国公府了。
想到这里,朱棣阴沉的脸上有些苦涩。
当真是无妄之灾,若是自己有所参与也就罢了,明明自己一点都不知晓,怎得就牵扯到了自个头上。
想起父皇多疑的性格,朱棣就感觉头皮发麻。
在父皇那里,哪需要什么证据,只要有确切的猜测,怕是自己讨不了好。
现在只能是祈祷,李景隆那边不出什么岔子才是。
真要被这蒋瓛添油加醋一番后禀告给父皇。
想想后果,便是父皇亲子,朱棣都觉得有些不寒而栗。
这样的事情,并非是朱棣独有,哪怕是晋王朱棡,秦王朱樉,亦或是其他藩王,都有锦衣卫前去问询,并作记录。
这也算是一视同仁了,不过蒋瓛来燕王府,显然朱棣这里是被当做重点对待。
而此刻还有一人,深在皇宫,面色潮红。
正是皇孙朱允炆。
“你们凭什么这般询问,那可是我大兄,亲大兄,我怎么可能会有行刺于大兄的想法。”
“尔等大胆包天,竟敢坏我兄弟关系,我必定要在皇爷爷那里说道一番。”
显然朱允炆的脾性,可没朱棣那般深的程度。
在朱棣遭到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问询的时候,朱允炆这里,也遭受了来自于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和的问询。
哪怕已经足够注意用词,但这事本就无法避开。
朱允炆感受到这其中关联, 一下子就炸了。
“殿下勿要烦躁,问询各殿下也是陛下的意思,这也是怕殿下兄弟间相互猜忌,也为打消太孙殿下的疑虑。”
“虽言太孙殿下未见有这般想法,可即便是有,想来也不会说出来。”
“陛下的意思把事情摊开了讲述,也好过心中有了疙瘩。”
刘和连忙解释着。
他知道这允炆殿下要是闹起来,最后吃亏的还只能是自己,参与到皇家之中,从未有什么好事。
入宫多年,刘和能够坐到这般地位,对于待人接物相当有经验。
只说好话,绝不在背后嚼人舌根,这才是为人之道,也是刘和在皇宫的生存之道。
朱允炆听着这么一说,心下的怒气消减几分。
虽还有些不爽,不过感觉也是有几番道理,便就接着前面的话回道:“我这段时日一直都在皇宫中,也未外出过,更未与宫外联系。”
“前些日子,就遵照大兄的吩咐,于大理寺修订大明律,有所往来的官员,皆是大理寺等人,一问便知。”
听着朱允炆的解释,刘和当然没有去争执的必要。
不过随后便说道:“老奴有一事,当告知殿下。”
“在锦衣卫那边传递过来的卷宗里,有关于黄翰林黄子澄先生,期间便是在行刺前,似有托人传递信件,而后更是联络各方好友,颇为可疑。”
“这些行为,并不符合黄翰林平日作风,像是突兀其来,似与人商议某事。”
“不知殿下对于黄翰林的情况你,可有所了解听闻。”
朱允炆听到这话,心中咯噔一下,神色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