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闻言,赞同说道:“爷爷说得在理,不过这天底下的土地,还是有太多在乡绅的手里,长久以往,可不是个好事情。”
说到这土地问题,朱英却是多有感叹。
土地兼并,永远都是各朝代一直需要处理的问题,却又是一直无法处理。
不管怎么去变革也好,变法也好,也都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
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会有新的兼并方式出现。
朱元璋听到大孙聊到这关于国家核心的问题,顿时就来了兴趣。
他没想到大孙在这方面,竟然也有钻研,连手中的鱼杆的都放下来,问道:
“大孙给咱说说,关于土地这块,可是有什么新奇的想法。”
“直管说就是了,不用担心别的。”
说完后,看了看周边,轻轻挥手。
刘和,蒋瓛及宫女官宦们,依次退下。
涉及到这等国家大事,朱元璋自然要严格保密。
朱英微微沉吟后,开始说道:“孙儿在读史书的时候,就发现土地对于国家,或者说田地对于任何朝代,都是想当的重要。”
“自中原文明的兴起,前后经历过土地公有,土地国有,一直到土地私有。”
“土地私有自春秋后,两千年以来为主流,历朝历代面临的最大问题,便就是土地向着少数人的手里开始集中。”
为了追赃牵连到全国各地的地主,遭到抄家破产的不计其数,地主对此怨恨极深,已经达到朱元璋不得不处死审刑官吴庸等人,来达到平息的程度。
也就是那个时候,朱元璋才彻底清楚地主们对于大明的影响。
也是从洪武十八年起,朱元璋正式规定,账目所用汉字,必须由‘一,二,三。’
改成“壹、贰、叁。”
有效避免数目涂改,这一方法,一直延续到后世都在使用。
“大孙,你已经做好跟天下乡绅敌对的准备嘛。”
朱元璋笑着问道,他相信大孙在这方面会很是谨慎。
朱英回道:“这大明天下,八成百姓,两成地主,想要彻底赢得这场改革的胜利,唯有一种办法。”
“那便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从而彻底消灭地主阶级。”
朱元璋眼前一亮,道:“好法子!真是好法子!”
一句简单的话,却将如何改革的路线,彻底的定夺下来,等于这个事情,已经有了非常具体的方向。
在执行这个政策的时候,目的将会非常明确。
“有大孙这个法子,真正从根子上,接近千年以来,各朝各代难以处理的问题,如此一来,咱大明何愁不能千秋万世!”
“真是咱的好大孙,如今想起来,大孙这些动作,可谓是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
“要是咱没猜错的话,这些所有的想法,大孙恐怕是早就想好了,就等着去安南开国实施吧。”
最后,朱元璋意识到了什么,直接问道。
朱英轻轻点头,没有否认。
在最初的时候,他就是准备这样去治理安南的。
现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将曾经给安南准备好的法子,直接套到现在的大明过来。
唯一不同的是。
治理安南要亲自动手,少不了一番血雨腥风。
在大明这里就轻松多了,只需要跟老爷子将明白了,后续一切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
东南沿海这边,在朱棣还有朱棡旳强力打击下。
沿海地区的倭寇,不管是假的还是真的,几乎都被清剿一空。
更多海上的倭寇,也不在大明沿海了,而是向着对马岛,高丽那边过去进行支援。
倭寇大多都是战败者,但他们对于倭国,也同样有着感情。
小的国家,在情感似乎要更加的团结一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生存下去。
随着倭寇们的离开,不管是朱棣还是朱棡,似乎已经完成了此次的任务。
只是如今对比起来,两人似乎没有太大的差距。
在功劳上,燕王朱棣这边,反而还要多上一大笔。
朱棡倒是无所谓,没事做的时候,就悠闲的去海边钓鱼。
反观朱棣,就有点愁眉苦脸了。
按照惯例,这边的事情告一段落后,他就必须班师回朝。
京师的消息,朱棣也是有一定掌握的,尤其是跟朱英有关的。
虽然时间上有些推迟,但不难看出,如今的京师已经沦为了朱英的主场。
姚广孝这边,混成国师还统帅十五万大军的消息,朱棣也知道了。
这边的计策出了一半,现在连出谋划策的人都没了,朱棣也很是无奈心酸。
“即是已经到了这般地步,便就回北平,好好待着吧。”
朱棣心中无奈的想到。
此时,恰好朝廷的谕旨,传达过来。
朱棣怀着有些忐忑的心思去接旨,然而谕旨的内容,却是让他心生狂喜。
谕旨上表明,燕王朱棣,晋王朱棡将继续在沿海屯兵,于明年开春后,共同出征倭国。
看到谕旨内容的朱棣,还有些不相信。
“这到底是父皇的意思,还是朱英那小子的意思,难道那小子,就这么看不起本王嘛,觉得本王对他构不成任何威胁?”
朱棣的心中有些愤慨,藩王问题,其实都清楚。
若是朱英对他严防死守,他也觉得正常。
但这样子对他加以信任,就令他心中不爽了,好像现在的他,都不配被朱英视作对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