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想到,皇上这一次做事情如此的迅速,就在后金的使团抵达京城的时候,皇上做出来了决定,调整内阁大臣。
朝中的文武大臣,对皇上的印象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在崇祯六年之后,皇上注意听从下面的建议,朝廷中文武官员的变动不大,特别是内阁,相对是稳定的,这也便于政策的连续性,不至于某一个人上来之后,推行自己的那一套,内阁首辅、次辅以及内阁大学士的调整,也是有着明确理由的,之前的内阁首辅周延儒和次辅温体仁之间的那种争斗,好多年都没有出现过了,已经去世的内阁首辅孙承宗,稳住了朝廷的局势,一直在身体无法承受之后,才没有继续担任内阁首辅了,接下来的杨嗣昌,也是以稳健著称的。
可是崇祯十五年的变动,就有些不一般了,首先是内阁次辅朱审烜因为身体的原因,被免去了职务,周延儒出任了内阁次辅,接着是傅冠和薛国观两人被调整,原因可能是年纪大了,陈新甲和钱谦益进入了内阁,如此的变动,等于是讲内阁全部调整了一遍。
可更大的震动还在后面,皇上突然做出来了决定,调整内阁首辅的人选,杨嗣昌同样因为身体和年龄的原因,不担任内阁首辅了,加封为太子太师,内阁次辅周延儒出任内阁首辅,陈新甲出任内阁次辅,苏天成因为担任了蓟辽督师,不能够在朝中做事,也不担任内阁大学士了。硕果仅存的刘宇亮,主动提出来了辞呈,恳请致仕,回老家去歇息,皇上照准了,同样加封太子太师。
进入内阁的人员,也引发了众人的注意。兵部尚书张国维、刑部尚书范景文、工部尚书刘遵宪,同时进入了内阁。
如此内阁的组成人员和以前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个内阁的组成人员,很是有意思,也是令朝廷诸多文武大臣看不懂的内阁。
首辅周延儒有着很不错的能力,曾经是大明最为年轻的内阁首辅,内阁次辅陈新甲,能力也是得到公认的。至于说辽东的惨败,稍微有头脑的人都清楚,那是替皇上背黑锅。
内阁首辅与次辅之间,并非是一个战壕里面的人,不可能很团结。
至于说其余的内阁大臣,钱谦益是当下的大儒。东林书院的领袖,威望是不消多说的,也不会倾向于哪一派别的,东林书院的力量已经够大了,钱谦益不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持了。
最有意思的是刘遵宪,刘遵宪是原内阁首辅温体仁赏识的人,温体仁与周延儒之间的矛盾。众人皆知,不知道皇上让刘遵宪进入内阁,究竟是什么意思。
还有范景文,骨头很硬,被称作不二尚书,这样的人进入内阁,显示出来皇上还是想着听到一些建议的。
但这样的内阁组成,究竟在于署理政务方面。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谁都没有信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