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二月出头,春回大地。城外宣南坊一带, 春暖出已发出花芽, 因这里靠近关帝庙和玉皇庙,来游玩的举子就外的多。
赵长宁是坐着马车来的, 带着四安在关帝庙外下了车, 嘱咐家仆把马赶去吃些草儿。
她掸了掸衣袍,背手看着来往的举子。热闹的香火弥漫在路上,多的是混熟了的举子来关帝庙结个兄弟的。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 说着不同的方言。赵长宁蓦地听到熟悉的方言, 侧头去看,几个穿道袍, 戴东坡巾的举子嬉笑着走过去了。
暖融融的阳光扫在脸上,赵长宁心里想着应该是湖广人吧,这口乡音她再熟悉不过了。一时间又想起江汉平原, 滚滚长江, 那是她原来的家乡。原来听到乡音, 人是真的会思念家乡的。
又有几个骑马的少年喧哗地来了,赵家的几个兄弟和杜少陵三人下了马, 赵长旭看赵长宁早就到了, 笑着同她拱手:“出门没看到长兄,还以为长兄不来了,要不要我带你?”
赵长宁笑着摇头:“太阳这么好,散步吧。”她率先走在前头。
因来关帝庙的人多, 前头就修了个不大的酒馆。此时开了店肆,门口烫酒的热锅腾起白雾,几个兄弟把马缰交给随行小厮,随着赵长宁进了酒馆坐下来。这里坐的全是举子,平日都闷在住处学习,大概这是最后一次出来放风了,热闹非凡。
赵长淮一边喝茶一边道:“这里是鱼龙混杂,能者辈出也不一定。”
他用筷子轻轻示意前方:“那个戴峨冠,看起来很张扬欠打的,是北直隶的解元宋楚,父亲任翰林院侍读学士。”
赵长宁循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发现赵长淮的形容很到位,这位宋楚仿魏晋打扮,峨冠长袍,非常不一样。
“那边两个都是江西吉安人,三十出头的名谭文,年轻一些的名为蒋世祺,是江西乡试的头两名。”赵长淮说着顿了顿,“这两位低调非常,不过自进了京以来,听说许多人家已经打听有无妻室了。尤其是蒋世祺……”
这个赵长宁倒是知道的,江西吉安的庐陵文化传扬千古,但凡是吉安解元进了会试,一般都是三甲跑不掉,所以这两人特别的引人注目。那谭文相貌平平,为人倒和气。年轻一些的蒋世祺,长得也要俊俏些,难免就冷峻,对周围人的示好爱答不理。
“我父亲也说过,这蒋世祺长得又好,年轻有学问,若不出意外便能得探花。”杜少陵笑着问,“子为兄哪里听来这些消息的?”
赵长淮看了他一眼说:“自然是私底下打探了。怎么,我就不能打探消息了?”
杜少陵抿了口茶:“当然,随你的便。”他现在心情很好,如这春日融融。
赵长宁听到这里,也抬起筷子轻轻一指:“那位南直隶会试第三的魏乾也颇受瞩目,苏州人士,听说祖父是前朝重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