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筑堤排干河水的鱼梁洲东水道之中,三十二组巨型石砌桥墩,最高一组的桥墩高近十二丈,每组船型桥墩厚达两丈、阔六丈,宛如一樽樽庞然巨物矗立于河道之中。
桥墩顶部预埋大型的承托钢铁构件,然后将一根根重逾两千斤、长逾六丈的槽型钢铁件,与承托构件进行铆接,形成铁桥的基座,在基座之上铆装纵横交错的拱形结构,才是真正的桥身。
铁桥的结构看似简单,简单得就像是搭积木,但工造司与泌阳府衙为造鱼梁州铁桥常年维持征募两千辎兵、匠工,在关键节点施工时曾多次征募过上万辎兵、民伕参与建造。
虽说后续的桥身铆装要快速一些,但等铁桥真正建成,总计耗时也要超过三年,耗用铁料高达六百万斤。
之所以耗用如此巨量的铁料,一方面是提高桥梁自身的结构强度与承载力,同时总重如此之巨的铁构件压在桥墩上,也能令桥墩更加的稳固,确保汛季桥梁自身对上游洪水有足够强的抵抗力。
待鱼梁洲铁桥最终建成,预计要投入的钱粮将超过一百六十万贯。
这还亏得鱼梁洲南端的鹿门滩,在地势上与东岸的鹿门山相接,基岩河床较浅,方便桥墩得以较低代价的座落到基岩上,要不然光三十二组桥墩的造价就将高得难以想象。
文横岳当年在襄阳征募民伕在隆中山北麓修建新城,将襄阳城域扩大两倍,外加
修建一批宅院,耗资也才八十余万贯钱粮。
要不是鱼梁洲铁桥就直接修建在襄阳城以东的汉水之中,叫人登上襄阳东城楼,或走出襄阳东城门,就能眺望到,史轸、韩圭、刘师望、徐武碛、陈子箫等人,绝对不会赞同在当下收复战事还没有结束、军资都还吃紧的节骨眼上,去耗用如此之巨的钱粮去修鱼梁洲铁桥。
鱼梁洲铁桥作为世人难以想象的艰巨工程,在襄阳城东的汉水河道之中一天天成型,就本身就是司空府实力的展现,令朝野人心少些躁动。
而自绍隆八年底收复河洛、郑汴等地之后,虽说没有再发动大的会战杀入郑陕、河东等地,齐鲁大地也还在赤扈人及降附汉军的控制之下,但小规模的战斗,一直都没有停止。
因此隔三岔五,就会有百十颗拿石灰封存的敌卒头颅,或三五十名战犯押送进襄阳受审,拉到东城门刑场公开斩首或绞杀,再将尸首吊绑起来示众一段时间,等新的一批战犯押送过来再行替换。
再一个,就是选锋军新编第三、第四镇两万骑兵,这两年来都主要驻扎在汉水东岸的鹿门山军营里操练。
目前以布曲寺为首的色莫岗、木雅热岗地区已经选择归附大越,色莫岗以西的吐蕃割据势力降附与否,还在谈判中。
除了受限于邛崃山有限的交通条件以及遥远的路途,同时又需要将大量的资源用于在抚羌、汉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