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若有所思。显然,他们之前那种
“世家和新政之间只能存在一个”的想法过于偏颇了。杜英其实真正想要打压的,只是那些把控着人才进取之道,也就进而把控着整个天下之权柄的世家豪门,而事实上一直在和关中都督府唱反调的也的确是这些人。
张玄之出身的吴郡张氏,是吴郡四姓之一,但是这些年的不景气让张氏成为吊车尾的存在,最后又被顾家推着成为吴郡世家试探关中态度的棋子,张家也索性直接投靠都督府。
因此对于大家族的垄断和掌控,张玄之感同身受:“对于小世家来说,遵从新政,丢掉的诚然是一部分家产,但是换来的却是再次被打通的进取之道。丢掉的家产,其实只要头顶上的世家大族叫唤一声,也可能是人家的,但是考取的功名、朝廷的利禄,是自己实打实用知识换来的、用难以磨灭的血汗博取的。”张玄之如此,今时今日的荆州小世家们,还有豫章郡的世家们,可能也感同身受。
自荆州战事开启,朝廷和荆州大族就在不断的压迫下面的小世家们出人出粮、参与战事,这种压力又从小世家传递到下面的百姓之中。
最终的结果就是,朝廷和大族呵斥小世家们办事不利,而百姓们则谩骂小世家们狼心狗肺、为富不仁,偏偏这些小世家的家财、部曲,还都被抽调一空。
忙活了半天,两头挨骂不说,前线还吃败仗,自家部曲跑回来的十不存一。
所以这些荆州二三流世家们最终都选择了配合关中新政,既是寄人篱下没得选,也是对朝廷和骑在头顶上的大族深深的失望了。
杜英在荆州尝试推动包容世家的新政如此顺利,也是得益于这些小世家的积极配合。
豫章熊氏虽然是本地说一不二的地头蛇,但是相比于那些世家大族,体量自然还是小了些,所以有舍有得,就要看他们愿不愿意做这个
“交易”了。虽然杜英是在团结世家,但是并不代表着要对世家做出退让,让世家用田地换进取之道,这是杜英顺手而为,并不会让关中新政的推行出现变动。
世家能够接受,自然是最好的,大家的伤亡都能够降低。世家若是不能接受,那也就是关中大军再跑一趟的问题。
杜英相信,除了真的会一无所得的世家大族之外,其余那些本来就屈居人下的小世家们,都会做出和荆州、巴蜀世家类似的选择。
豫章熊氏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都督,徐州战报,大司马率军出城,向南撤退,已到龙亢。我青州、两淮各军,衔尾追击。”一名参谋大步走进来。
参谋们登时忙碌起来,根据公文在沙盘上仔细的标注,很快整个淮北战场就清晰地呈现在面前。
随行许昌的文武很快就齐齐赶到,其中的将领们,包括指挥杜英亲军的陆唐、从青州功成身退的殷举、率领关中新军来援的蒋安、驻守许昌和下蔡等地而恰逢其会的谢奕部将任渠等人,文官则以正奉命巡察各处的任群为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