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振严格执行了父亲刘黑马的嘱托,一边对外保密刘黑马已经故去的事情,一面安排两万五千大军悉数撤离德阳府城,因为消息被严密的封锁,一切都进行的井然有序。
其实刘黑马不专门的嘱托,刘元振也不会率领大军前往老鹰嘴战斗厮杀,因为他的重心没有在如何的攻打与震慑南宋的军队,而是放在了如何稳固自身地位上面。
王文统的被杀,以及刘秉忠和张柔等人对成都府路的觊觎,才是刘元振最为关心的事宜,因为这些事情直接牵涉到了他的切身利益。
接下来刘元振需要做的事情,一方面是稳固自身在成都府路的地位,一方面就是与刘秉忠等人的斗智斗勇了。
不管是从资历方面,还是从战功方面,以及得到忽必烈大汗信任等方面,和刘秉忠等人比较起来,刘元振没有占据到太多的优势,这方面他与父亲刘黑马是有着天地之别的。
不能够巩固自身之地位,一切都是白搭,说不定落得如同王文统一样的下场。
在刘元振看来,王文统被忽必烈大汗斩杀,有李璮叛投南宋朝廷的缘故,更大的原因来自于朝中那些汉人的落井下石,不管怎么说,王文统为蒙古朝廷做了很多的事情,有着太大的功劳,且罪不至死。
综合这些想法,刘元振认为目前的阶段,自己最大的对手不是驻扎在潼川府路的宋军,而是朝中的那些汉人,那些得到了忽必烈大汗信任的汉人大臣。
好在成都府路暂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这些年以来,刘元振跟随在父亲刘黑马的身边做事情,得到了刘黑马刻意的栽培,插手军中以及地方上的事宜,做事情干脆利落,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兼顾公平,得到了刘黑马诸多心腹的认可。
刘黑马临终之前,曾经说到了奏折的事宜,奏折里面究竟说了一些什么,刘黑马会如何的承担此次战败的原因,如何分析成都府路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这都是刘元振最为关心的事情,不过有一点刘元振是有信心的,那就是刘黑马一定会为他创造出来最好的环境,让他能够顺利的掌控整个的成都府路。
对于刘黑马临终之前的诸多嘱托,刘元振基本上都是赞同的,那些都是肺腑之言,可有一点他不明白,也没有遵照执行,那就是派遣使者与宋军谈判的事宜。
刘元振认为,此事完全没有必要,尽管说合州御前诸军可能是骁勇的,难不成还能够与整个的蒙古大军抗衡不成,合州御前诸军,顶多也就是护卫潼川府路的安全,不可能做其他的事情,若是合州御前诸军自我信心膨胀,想着进攻成都府城,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整个蒙古大军毫不留情的进攻。
所以撤离德阳府城的时候,刘元振只是告诫德阳知府,多多关注潼川府的情况,一旦遇见什么问题,要迅禀报,德阳知府恳求刘元振留下部分的军士,加强对府城的守卫,这个要求刘元振都没有答应,毕竟军队下一步如何的安置与驻扎,刘元振还需要全面统筹考虑。
大军朝着成都府城撤离的度不快不慢,刘元振也不敢走的太快,毕竟他要隐瞒刘黑马已经病故的消息,军中只有几个最高层的军官,以及刘元振的心腹,已经知晓此事。
成都府城内的少部分人,也知晓了此事,这些人是刘元振的心腹,他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等到大军归来的时候,拥立刘元振暂时管理成都府路的一切事宜。
最终的结局,还是要等候忽必烈大汗的敕令。
现在已经没有人提及要攻打潼川府路的事宜,军士一旦失去了斗志,就不会想着厮杀,只想着能够早日回去,早日抵达目的地。
行军的过程之中,刘元振一直都是守候在马车旁边的,他身边的十余名亲卫,则是守在马车的外围,不允许任何人靠近,马车处于大军最为中间的核心位置,有近五百名军士专门守卫,就算是军中的高层将领,没有得到刘元振的允许,也不能够靠近。
成都府城距离德阳府城不足两百里地,大军最多四天就能够抵达,若是遇见急事,快马加鞭一天左右的时间就能够抵达。
从德阳府城出的第二天,大军安营扎寨的时候,从德阳方向来的斥候,匆匆进入了中军帐,斥候脸上写满了焦急的神情。
斥候离开中军帐之后,刘元振看着对面脸色苍白的黄家明,神情有些愤懑。
黄家明是刘元振最为信任的谋士,也是刘黑马专门给刘元振推荐的,这些年以来,黄家明在刘元振的身边做出谋划策,尽心竭力,兢兢业业,得到了刘元振的肯定与最大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