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诗人,贫穷的艺术家,勇于寻找自我的少女和寡妇。
一贫如洗的儿童。
他们几乎占据了舞台剧里最为炙手可热的常设角色的半壁江山。
连《猫》这样的音乐剧,导演都特意把猫咪们一起开讨论大会的场景放在了垃圾场。
到了最后。
决定这些舞台剧能不能成功上演的关键因素,竟然是一个地方的观众是否足够有钱。
大家身上穿着aj、椰子、布鲁克斯兄弟,拿着苹果手机,在海滨长椅餐厅的上吃完扇贝,最后端着星巴克的咖啡走进剧院,看一群垃圾场里发生的穷人的故事。
这种事情就像匿名画家班克斯一直试图宣扬反对资本控制艺术市场的理念,坚持反拜金主义,反消费主义。
结果因此受到了艺术资本的疯狂追捧,在商业上赚的盆满钵满,连他被碎纸机撕碎的废纸都卖出了上百万英镑,成为过去十年内,在商业运作上最为成功的大画家一样。
难免会带有浓烈的反讽色彩。
不怪很多时候安娜会觉得如此疏离和不真实。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的充满悖论,填充着足以把人淹没的迷幻感。
但这个损益标准,便是音乐剧背后商业推广公司的那些会计师、精算师们,噼里啪啦指尖的敲着键盘,心中拨着算盘,最后通过大量的数据得出的最终答案。
画廊产业几乎也可以采取完全一致的标准。
甚至新加坡的两座地标级建筑,新加坡维多利亚剧院和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剧院的打折季减价票和双年展的展会入场券的售价都是一样的,大约30新元(25美元)左右。
如果侦探猫的作品能在狮城双年展上大出风头的话,对简·阿诺工作室,乃至整个《猫》音乐剧的项目,都是特别珍贵的展示机会。
为了达到更好的广告宣发效果。
他们甚至会动用手头的资源,来广邀评论家,为侦探猫撰写评论,鼓吹助威。
绘画市场和音乐剧市场,严肃绘画行业和戏剧行业,到底谁比谁更有钱?
难以下达定论。
广义上说音乐剧也是属于视觉艺术的一环。
安娜小姐的手下部门中,就有一个专门的戏剧部门以及两位戏剧类编辑。
但他们风格都偏向于研究先锋戏剧和实验戏剧。
在商业音乐剧这些大众媒体领域,没准《纽约时报》、bbc这些传媒新闻的巨头的新闻评论,要比《油画》更受关注一些。
全球艺术品交易额可能要比每年世界范围内的剧院演出总票房要高。
但一部《猫》这种上亿美元广告体量的超级音乐剧,它掌中所握有的宣发资源,对参加双年展的独立画家们来说,完全是降维的全面打击。
“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不是么?对我们双方而言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