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满宠在上疏时,就曾对偷袭皖城的时机有过定论。
乃是在贼吴大举兴兵来犯而无功返归之时,以图偷袭时即使走漏了风声,孙权也无法迅速聚兵来救援。
但在天子曹叡的督促下,尽管今岁贼吴没有来犯境,他也不得不将偷袭计划提上日程。
因为他知道天子急着需要一场胜绩来稳定庙堂。
就在今岁秋七月的时候,代理司徒府事务的卫尉董昭正式转为司徒。
而他转迁的第一件事,便是上疏斥洛阳京师权贵子弟聚众交游、竞相标榜沽名钓誉之举,声称长此以往、社稷不安云云。
对此,天子曹叡深以为然,亦勃然动色。
早在太和四年时,他便下诏警告过这些公卿子弟莫要尚浮华不务道本,还做出了杀鸡儆猴之举。
然而,这些人竟不思悔改!
反而变本加厉,将代表着帝王权威的诏令当作了一纸空谈。
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当即便下诏治“浮华案”,将何晏、夏侯玄、司马师、诸葛诞、邓飏、丁谧等人皆罢黜官职且自此禁锢!
原本这么做是没有问题的。
这些权贵子弟蔑视君权,自然也要付出代价。
然而,前番天子曹叡已然在屯田与士家之政的变革上,已然动用君权强力压制过公卿百官一次了,如今再将这些权贵子弟禁锢,恐人心动荡矣!
毕竟事可一不可再。
君权与臣权之间矛盾过于激化、对社稷而言并不是一件很好事。
但天子不可能让步妥协。
所以,他很迫切的需要新军迎来一场胜利,以此来证明他推动士家变革与屯田募兵之政是正确的,是裨益社稷的,让那些公卿百官们在事实面前选择闭嘴、进而无奈的妥协。
虽然说曹魏政权如今十分稳定,并没有出现分化或者内乱的端倪。
身为大权独揽的帝王,强势推一项向政令也没有什么好担忧的。
然而,在外敌环伺的情况下,他还需要这些公卿百官们群策群力、戮力一心,成就吞吴灭蜀的伟业。
满宠从来都不参与庙堂之争。
但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敏锐的政治嗅觉,也能了然天子曹叡催战的潜在意图。
作为曹魏三世老臣的他,在这种时候自然也不会出声反驳的,也会有“为君分忧”的心思,提前执行偷袭计划。
尤其是,贼吴孙权也很“配合”魏国的作战意图。
却说,先前田豫在青州成功伏击了从辽东归去江东的使团船队,但江东并非全军覆没;作为副使的裴潜,便带着残余的船只逃归东吴。
而远在辽东的公孙渊先前以魏国以在北疆拥有巨大威望的田豫督领青州、大肆造船舰,且庙堂遣使声称通商贸之事实则欲遣奸细的行为,以为天子曹叡将图自己,心本就惶惶不安。待得悉田豫竟伏击了江东使团、获得了他与江东媾和的切确证据,他便愈发心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