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也责令,让周宣尽可能说得明确一些细致一些。
周宣满心无奈。
他明明是解梦的方士啊!
怎么敢轻言相面呢?
且诸如曹肇、夏侯献等人是什么身份啊?
他要是得罪了被记恨了,不就是为宗族家小招来祸事了吗?
当然了,他也不敢不继续往明确里说。
不然就是祸事在眼前。
缘由,乃不管是占卜、相面还是解梦的方士,都通晓世故人情、时刻关注着时局。
他知道天子曹叡的子嗣已然丧尽了,就连文帝曹丕这一系的子孙都很少了。在这种情况下,曹叡让他对宗室与谯沛元勋相面,其背后的意义不言而喻。
也让他不敢有半分违背。
天子曹叡是尊老、颇为敬老臣没错。
但那是对社稷重臣而言。
自他继位以后,不乏有身份低微的近臣近侍因为各种理由被他处死,其中可没有因为年纪大而幸免于难者。
故而,周宣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便根据各人的性格做出了预言。
对,不是根据面相。
如评断曹肇时,他声称曹肇颇有才华,允文允武,但因为少小富贵而不乏自矜、行事略显张扬,若能况之大度、守心笃行,日后未必不可为国之砥柱。
行事相对低调了一些的夏侯献与之类同,相差不大。
而对曹爽的评断,则是为人谦逊、躬亲笃行,颇受公卿百官所喜,但为人似是没有什么主见,假以时日或可为萧规曹随之选。
对秦朗的评断比较高。
声称他为人谨小慎微、通情达理,不谄媚于上、不恃宠而欺下,但缺陷也正是太过于谨慎,凡事不敢争先,日后或是当为循旧之臣罢。
评断完这些人后,周宣还特地伏地请罪了声。
再次声称自己只是对解梦略有心得,难以相面之术,而且《孟子》有云“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所以他所做的评断不可当真,只可为参详。
这次,天子曹叡没有再为难于他。
以他聪慧,自然也能听出了周宣所做的评断,不过是类似于“三岁看老”而已。
所以也促成了他召夏侯惠前去北邙山庄园之举。
让周宣也顺势评断下夏侯惠。
因为在天子曹叡心中,夏侯惠乃是最难以评断的人。
是啊,就是最难的。
不止是因为夏侯惠入宫禁为近臣的时间最晚,更因为他给予曹叡的印象很是矛盾。
虽说他对夏侯惠的忠贞不曾有疑,但有时候吧,他从夏侯惠的做事风格之中,隐隐感觉到彼对自己这个天子不是很敬重!
就是彼秉持着类似于“社稷为重君为轻”的观念。
而且,夏侯惠给他的感觉,是有点看不透。
在怒马鲜衣、意气风发的十七岁时,就舍弃京师繁华与邀名之举,独自归去桑梓闭户读书的人,自是胸怀大志的,亦是心志坚韧之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