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夏侯和这算是示警罢。
让夏侯惠日后碰到了,遵循“小杖受、大杖走”的孝道。
另一封,则是陈泰托夏侯和转来的书信。
有过一面之缘的陈泰,得悉夏侯惠在朝堂之上怒斥吴质声援其父陈群之事后,便做书信说了好些感激的话语以及赞誉夏侯惠高义云云。
字句之中的遣词,都透着一股亲切劲。
想想也无可厚非。
为人子者,父被折辱当以利刃报之。
碍于法度不能成行,他自然也好生谢谢夏侯惠的仗义。
尤其是以他之智,不难能猜到夏侯惠此番出言,将会迎来什么结果。
而夏侯惠对于他的感激,只是在回信之中淡淡的道了句“在下并非有攀附陈公之意。不过是身为臣子,难忍奸佞之徒乱朝纲罢了,玄伯兄不必念记”等言辞,便将此事揭过了。
看似回绝陈泰的善意,实则不然。
因为陈泰的感激是不会改变的,而他这种撇开干系的作态,还会令陈泰心有敬焉。
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时光如白马过隙,不知觉中已然是暮春三月。
万物生机焕发,绿意在山川田野上点缀着今岁葱葱茏茏的希望,而一直被晾在楼舍内的夏侯惠,也终于等来了天子曹叡私召的机会。
那是因为翌日他就要外出祭祀并亲耕籍田了,故而今日要沐浴更衣、独自夜宿以示对山川鬼神的虔诚。
故而,在东堂署事罢,天子便让诸听政的近臣自行出宫归去,御驾去了崇华后殿。
也在用过午膳过后,让人将独自枯守楼舍的夏侯惠召了过来。
是的,对于如何处置数日前的朝堂各弹劾,曹叡心中已然有了决策。而将夏侯惠召过来,是打算想问问他对于即将被外放,有没有想去的地方或者想法。
身为君主,在处置臣子的时候,竟先询问臣子的意图,这种事情看似很匪夷所思,但若是从曹叡的角度出发,实则合情合理。
一者,是他素来爱惜夏侯惠之才,也想着将之培养成为未来的社稷砥柱。
另一个缘由,自然是感念夏侯惠的委屈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毕竟,夏侯惠挽回了他一时不察被吴质蒙蔽而做出的错误决策,但因为朝廷法度,却要迎来被左迁的结果,如此自是受委屈了的。
深谙帝王权术的他,自然也要私下彰显一下恩宠,不让臣子寒了舍身报社稷的热忱。
故而,待夏侯惠奉命前来,大礼参拜过后,他也没有过多客套,径直发问道,“想必稚权心中也了然,以朝廷惯例,不日将出京畿任职之事吧?朕知稚权一心为公,然而朝廷法度不可更改,便想在诏布之前想问问稚权心志,是欲治理地方牧民乎?抑或是入军中历练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