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对,这是个好办法!”音乐学校的校长一拍大腿,咱现在没钱给不了实利,给名声也行啊,“还可以给他弄个荣誉教授,以起明现在在国际音乐界的地位,给咱们学校当教授那还是我们高攀了!他捐赠的排练楼也可以叫起明楼!”
“对对对,咱们乐团的音乐厅也叫王起明音乐厅好了!不过,一次出现两个王起明音乐厅似乎不太合适,我们的就叫起明音乐厅好了!”交响乐团的团长可是后悔的不行,哎,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就是不知道这样处理在政策上有没有问题?”民族乐团的领导也觉得自己这个主意很好,就是还有那么一丁点儿担忧。
“没什么大问题,既然现在已经有逸夫楼了,那为什么不能有起明音乐厅?对于这样热心国内文化事业发展的海外游子,我们理当支持。”有关部门的领导拍板道,这又不是没有先例,在政策上一点儿也没问题。
“那就这么定了,我就拿这个方案去和领导汇报吧!尽快给你们答复!”有关部门的领导赶紧去向自己的领导汇报去了。
这件可是大好事,京城这些年日新月异,一年一个变化,但由于缺乏经费,他们一直没能力翻修音乐厅,现在有人送钱来了,而且还是外汇,这肯定得支持啊,要是错过那就实在是太可惜了。
遇到这种好事儿,有关部门的办事效率很快,没花几天就批准了这个方案,然后沈隆就变得忙碌起来,连续出席各种仪式。
先是民族乐团和交响乐团音乐厅的捐赠仪式,然后又是音乐学院的捐赠仪式以及荣誉教授头衔授予仪式,这几家单位和有关部门联络了一大堆记者,他们热情地报道了海外游子王起明先生心系祖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新闻。
在新闻报道中,他们将沈隆这些年在美国的光辉历史悉数罗列出来,几天的功夫,王起明这三个字就响彻大江南北,一跃成为国人耳熟能详的存在。
“这王起明也太厉害了吧?在美国人的地盘上还能混得风生水起,看来咱中国还是有能人的!”这些年大家看到国外的发达是既羡慕又感到自卑,突然冒出来一个能在美国混得这么好的中国人,大家都被激发起了自豪感,王起明也成了许多人的偶像。
不少人也因此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了兴趣,就像《少林寺》热播引发了习武热潮一样,许多青少年都开始缠着自己的父母要学二胡、学古筝。
这回父母们可没有像反对孩子练武一样反对他们练习乐器,一来学习乐器终究是件好事,二来么,从实际利益出发,既然王起明能靠着中国传统音乐在国外赚到大钱,那么我孩子学好了是不是也能这样?
于是乎,在不经意间,这些新闻报道给中国传统音乐带来了一大批新鲜血液,这些孩子之中有不少日后成为出色的音乐家,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