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统帅部情报处已经给吴佩孚发来了海州相关情报,称该州的州治以及属下之赣榆县、沐阳县里敌军不多,应该只有一个团左右。目前皖军在苏北地区的兵力可谓是雄厚的,但是兵力雄厚也不是说皖军可以做到随便每个地方都驻扎成千上万人了。
跟军统帅部情报处的查探,目前皖军的主力部队驻扎于徐州,其中包括了段祺瑞亲自率领的第四师,另外有次要兵力驻扎于宿迁、清江浦两地,整条防线大体上是沿着京汉大运河的流向而布置的,其中的徐州是桥头堡,宿迁和清江浦则是侧后防线。而徐州西南方向的安徽北部地区,则是由张怀芝留守安徽的近万鲁军驻防宿州一带。
在淮北、苏北地区的皖军、鲁军的联合防线宽度长达两百公里以上,这么长的战场宽度自然不可能说到处部署兵力,基本上都是要点防御,也就是在重要城市布防,数个主要据点一起形成了整条的防线。
由此就可以看出来了徐州在这条防线的重要作用,徐州不单单是桥头堡,更是也是这条防线的中坚节点,一旦徐州失守,那么就代表着这条防线一分为二,后续鲁军就只能独自固守淮北、皖军也只能退缩到清江浦一带了。
皖军北上徐州,把徐州当成了桥头堡,但是对于徐州之东北的沂州和东部的海州却是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山东沂州那边不是皖军不能提前攻占,而是等段祺瑞在徐州那边准备好了好后,奉军已经是在山东大举南下,短短数日里就是连克兖州等山东南部大片地区,面对来势凶猛的奉军,段祺瑞也是不敢轻易分兵北上。
至于海州嘛,那边地区纯粹是被段祺瑞放弃了!
理由很简单,那就是补给线过远!
这年头不仅仅奉军受到补给问题的困扰,其他军阀部队尤其是皖军同样如此,皖军在苏北地区的作战中,其后勤供应严重依赖于京杭大运河等水网,你从段祺瑞的苏北防线部署就可以看得出来,人家根本就是沿着运河一路部署防线的。
从扬州到清江浦,再到宿迁、徐州,这一路上都是运河通畅的地区,上述几个地方的皖军能够利用运河及时的得到大量补给。
如果说皖军离开上述几个地方,一股脑投入海州那地方就等于是主动放弃了后勤补给优势,到时候就和从山东南下的奉军一样,估计得数着子弹打仗了。
而且海州也不是什么重要的工业基地,财赋重地,段祺瑞也就是随便派了一个团到海州应应景了。
而皖军的真正主力部队则是云集徐州一线,准备迎战奉军从山东南下的第二军、从商丘东进的第一军。
奉军如果不是为了建立海运补给中心,估计也不会派遣一整个第十九旅到海州这地方来,而到了海州后,吴佩孚发现对面的皖军还不笨,知道集中兵力固守一处,不给自己各个击破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