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吧,我也去西大图书馆找找。”
两人又聊了会,看看时间比较晚,方明华就把姑娘送回家。
第二天早上一上班,方明华就拨通李丽宿舍楼的号码。
燕大研究生楼每栋楼都配有一部电话安装在一楼门口的值班室里。每个宿舍里都安装了类似小喇叭的设置,一头连值班室,一头连各个宿舍,有谁的电话,值班室的阿姨就会对着小喇叭大声喊道xxx宿舍xxx的电话,没过多久就会看到一个姑娘匆匆跑了下来,有的还衣衫不整。
接电话要紧啊,反正都是女的,不必要太注意形象。
这些都是和李丽闲聊的时候姑娘说的,所以当对面一个女人粗声粗气的说让他等候,他也不着急,耐心等待。
过了好一会儿,话筒里面传来姑娘带着气喘吁吁的声音:“我是李丽,哪位?”
“李丽,我是方明华。”方明华开门见山,将事情简单讲了一遍:“能不能帮我买几本文学理论方面的书?最好是国内最近翻译的,比较新的。”
“行,没问题,表姐夫。”姑娘一口答应。
“表姐夫?!”
“是啊,你和我表姐不是快要结婚了吗?我想通了,迟早是要这么叫你的,干脆就从现在开始吧。”
“这个.随你吧。”
“好的,我马上就去我们学校图书馆,那里的书要比新华书店的还多,特别是国外著作,伱等着。”
李丽动作果然快,才过了一周就寄回来一个大大的包裹,方明好搬到自己的办公室打开一看,一大堆书籍:
英国学者特雷·伊格尔顿写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杰弗森的《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概述与比较》,《流动的现代性》.林林种种十几本,竟然还有一本叫《伊甸园之门》!
方明华在穿越前曾经看过这本书,作者是MorrisDickstein。原本是1977年在美国出版的,副标题是“美国六十年代文化”。
这本书很有意思,从马尔库塞的理论到诺曼·梅勒、艾伦·金斯堡这样的文学创作,到摇滚乐,到学生的反文化运动,到整个社会的反战,大致上就是这本书的内容,概括了一个非常混乱的、但是又充满生机的、而且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一些新的东西在不断生长出来的这样一个时代。
八十年代的国内,包括文学界,是不是有点相似?
当然不是简单的类比。
最近这段时间有些忙了啊。
方明华看着这一堆书心里想着。
边看、边思考再结合自己穿越前所了解的国内文学走向,先锋类小说的衰落,方明华开始动笔。
内容主要分四大部分:
先锋文学的定义、国外先锋文学发展史、先锋文学的优势和局限、先锋文学未来发展方向。
现在,方明华除了上班处理一些工作,绝大部分时间包括晚上周末都沉浸在写作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