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两人的身影走远了,他们才转身回了店里。
潘秀荣也没管还有顾客,感慨万千的跟林野说道,“你小子是真有命啊,这么好的对象,这么好的人家都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可一定要好好的珍惜!”
林野哭笑不得的捏了捏自己的眉宇间,“妈,你这些话已经说了无数遍了,我绝对谨记在心,并且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好吧。”
潘秀荣又苦口婆心的说道,“反正你得一直保持下去,不能时间长了就怠慢了就飘了,不把人家当回事了。”
林野双手搭在了潘秀荣的肩上,一边推着人往柜台里走,一边拿腔拿调地低声说道,“母亲大人所言极是,那小的现在就去研究做生日蛋糕了。”
潘秀荣被他逗的忍不住笑了,挥了挥手,“快去吧,店里能忙得过来。”
林野得令,去后面的炕边拿上了大衣和帽子手套离开了。
八十年代初,除了一些大中城市,像林区这么偏远的地方暂时还没有奶油蛋糕卖。
林野自己过生日的时候,并没有太当回事,也不愿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蛋糕。
但是轮到女朋友过生日就不一样了。
他想力所能及的为她做的更多一些,留下美好的回忆。
若干年以后,回想起来还会感觉到惊喜和甜蜜。
现在市面上有一种人造奶油蛋糕,上海人叫它麦淇淋蛋糕,卖得很火。
它的造型跟白脱奶油差不多,但是因为里面的硬化油脂熔点比较高,吃了以后很容易在舌头上留下蜡质的感觉。
而再早一些时候,由于外汇紧张奶油供应少,还有过一种蛋白蛋糕,是用蛋清加糖做的。
海派作家马尚龙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上海人对裱花奶油蛋糕一直是像是对月亮一样的好感而遥远,蛋糕一直是一小块一小块,很少有买一只大蛋糕的。’
‘直至80年代,日子开始好起来了,奶油蛋糕也从天上降到了人间,并且是以‘炸药包’的方式炸出了结婚新习俗。’
‘毛脚女婿上门,进入到程序化时代,必须要有标配的重礼:整只金华火腿;两条香烟,牡丹和凤凰,绝无中华的可能;四瓶黄酒,还有一只奶油蛋糕……’
这些文字,如实的描绘和记录了时代的一些缩影,但也仅限在那个大都市。
因为即使是祖国的心脏京城,最早最知名的一家蛋糕店,是位于崇文门的新侨三宝乐,到了85年才开业。
自选面包、奶油蛋糕,曾一度引领时尚。
几十年后的人们,又重新喜欢上了这种粗糙简单的奶油蛋糕,除了怀旧情怀和真的认为好吃,或许也有想要找回当年那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感觉。
街道糕点厂。
车间里的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干着活。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糖油面粉混合的香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