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陈兵想要借助内地发展制造业的思路,赵平还是比较赞同的。
“陈兵,你讲的这点我很认同,工业不是一家公司单打独斗能够发展起来的,我在灯塔国工作了十几年,看到过灯塔国的工业多么发达。
我回来香江之时,原本也是有一番想法的,但香江的实际情况却让我很是失望。香江的工业都是纺织、塑胶、电子组装,技术含量极低,发展前景真的不大。
如果真的能够与内地深入合作,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再利用香江自由港的便利,那确实可以有很大的一番作为,有机会与灯塔国、霓虹国的大公司一争。
不过内地的制度与香江完全不同,虽然内地也已经在搞改开了,但好像对我们这种商人的限制还是很多,现在我们能够投资的地方应该还只有对岸的特区吧?
如果仅仅依靠这个特区,恐怕能够给我们的帮助也有限的很啊?据我所知,现在内地的企业都是国有的吧,我们这种香江的私人公司,和内地国有企业进行合作,真能深入展开吗?”
陈兵知道,这话题的讨论,其实就已经开始碰触一些敏感之处了。三人已经合作了这么久,又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现在既然要开始对内地展开布局,有些问题就需要说的更明白了。
陈兵能够理解赵平的这种患得患失,既想和内地加深互动,又对内地的政策走向有所担忧,这是此时香江商人中,很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
略微沉吟了一下,陈兵才缓缓开口“教授,我只是一个学生,内地的政策本不是我能妄言的。但我来香江之前,就是在首都读的书,也结交了一些人脉,大的走向还是有些了解的。
首先,内地的改开政策,不必再多做犹疑了,大方向已经完全确定了,即使在操作层面,可能会有些反复,但也只是小范围的反复,大的方向,绝对不会变,只会越来越开放。
至于外资投资内地的事情,现在的特区其实还只是一个试点。内地太巨大了,管理难度非常大,先进行试点,再向其他地区推广,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特区发展的有多快,教授应该也看到了,引进外资利大于弊,其实已经是被特区证明了的,我估计再过一两年,就会允许更多城市引入外资了。
到时候,首都、沪海、羊城都会来邀请我们去投资的,我们与内地的合作,绝对不会只局限在特区一地。这对我们英豪公司来说,绝对是极好的布局内地的机会。
教授也去过几次特区了,特区官员与港府官员的态度差异,应该可以体会的很明显吧?
千金买马骨的故事,教授肯定知道,内地要引入外资,一定会贯彻千金买马骨的思路,对外商给予全面优惠的。
至于内地企业是私人还是国有,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多想,私人也好,国有也好,企业就是企业,必须考虑经济利益,我们到内地投资,是寻求合作的,只要保持着互利互惠的心态,双方就有了合作的基础。
与内地企业合作的多深入,其实与企业的性质没关系,最关键是双方共同的利益有多大,共同利益越大,合作自然就会越深了。”
听到陈兵的语气这么笃定,再联想到陈兵的内地神秘背景,赵平心中的疑虑被打消了很多。
“陈兵,你是从内地过来的,对内地的了解肯定比我们深入的多。
在香江要发展电子业困难重重,如果能够借助内地的力量,就完全不同了。你既然对内地这么有信心,我们自然是会坚定的支持你。”
赵平犹疑了一下,继续说道,“不过有些事情我还没有看的太明白,就是不知道是否方便问?”
陈兵往身后的沙发上靠了一下,摆出一副放松的姿态“教授,你有什么疑问就问吧,今天难得我们三位股东聊的这么深,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赵平笑笑掩饰了一下尴尬,选择了一下措辞。“陈兵,这家英豪公司,你才是大股东,我和阿豪对公司的贡献比你也小了很多,说穿了这家公司其实是你的。
过了一会,陈兵等二人的情绪稳定下来,再次主动开口,打破这种沉凝的气氛。“教授,学术交流的事情现在进展的怎么样了?我们现在引进内地人才,不能只依靠特区这一个途径,必须和学术交流双管齐下。”
谈到这个事,赵平的语气明显兴奋了一些,“进展的不错,中大这面有我们愿意进行资金支持,还是很积极的。
校方已经出面与港府这面进行沟通,现在初步的方案,是今年电子工程学院会再引进二十名内地交流生,并邀请几位访问学者过来。
与内地教育部的沟通也已经展开了,具体交流生的选拔方式,正在沟通之中,还需要点时间才能确定下来。”
“教授,这个事情还是要拜托你,帮忙尽快落实下来,只要这个事情能够形成一个惯例,以后我们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急需的人才了。”
“你放心,这个我懂的,一定会尽快推进。下学期开学的时候,这些交流生肯定能顺利到达中大。”
又交流了很多公司内部的经营事务,三人这次的股东沟通整整进行了一下午,算是在股东层面基本上统一了思想。
陈兵要发展电子产业,布局内地是必须的,否则单纯依靠香江,是无法建立供应链的,而没有供应链,就会象在沙漠上建高楼一样,基础不稳。
但布局内地没有那么容易,别看陈兵对赵平说的那么笃定,但其实他投资内地非常谨慎。
改开不可能一番风顺,需要很多层面的反复博弈,明年就会有“八大王”事件的出现,而所谓“七上八下”的标准,后世看象个笑话,但在这个时代环境,却是很难逾越的雷区。
陈兵在内地又不是世家子弟,没有什么深厚的背景,要是真敢在香江赚点钱就飘,自己在内地投资一个大型的民营企业,哪怕是投在特区之内,也会成为别人攻击的靶子。
因此,短期内,对内地的投资,必须要用港资的名义来进行,以规避这段特殊时期的风险。这就必须向李、赵两家来进行借势。
内地此时还没有全面放开引进外资的政策,对引入的外资背景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调查,不是随便找一个香江人在前面演戏,就能糊弄过去的。
李、赵两家在香江的根基足够深厚,本就是内地团结的对象,让这两家站在前台,才能为陈兵提供足够的掩护。
陈兵对赵平没有撒谎,象陈兵这种操作,对于内地的高层来说,绝对不是什么秘密,只不过陈兵相信,有权限了解情况的人,也有足够的智慧,并不会来拆穿陈兵。
改开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多种方式的探索,不断的试错。陈兵这种情况,只要不是自己四处咋呼,引起广泛关注,内地只会把陈兵当作一个观察试验体,默默的进行观察。
这种情况,需要的时间并不会太久,等到84年,老人南巡特区,内地开启第一次鼓励下海创业的浪潮开始以后,陈兵就可以放心的脱下这个马甲了。
那时,正好陈兵也已经毕业,不再需要受到学生身份的限制,就可以真正放开手脚,大举布局了。
不过在此之前,一定要低调做人,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为了保持这种低调,陈兵虽然在香江已经赚到了这么多财富,却不敢向自己的父母进行透漏。
凭借英豪公司技术总监的身份,给父母汇一点钱倒是问题不大,不过内地现在还在票证供应时代,有钱也未必能买到多少东西。
只是汇点钱,对日常生活的水平提升也还是很有限。好在家人这些年都是如此过来的,而且这几年大型的国企,日子还没有特别难过,父母的生活条件,在陈兵的老家,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对此,陈兵也很无奈,只能让父母弟妹再艰苦几年,等到政策彻底明朗了,才能多帮助家人改善下生活条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