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金星厂就是在陈康健手上破产倒闭,厂子情况陈康健一清二楚。
那年梁一飞给出了点子后,金星厂的确红火过一段时间,到了1993年年中阶段,厂子的效益已经比原先翻了快五倍,几乎占领了整个省的市场,杭城有一小半事业政府单位都从它那里定杯子,厂长白建国还被市里评为优秀党员、优秀企业家,经常出席各种场合做报告,一时之间风头十足。
之后金星厂立刻推出了‘竞价广告’活动,杯子销量好,这在后世就是‘流量’,所以哪些景点、饭店能印在杯子上,极大的影响了这些景点的客流量,金星厂做过统计,之前杯子上印了哪个景点,那个景点在短时间之内营业额就一定会暴涨,最高的,甚至一个月之内涨了70%。
但是杯子的款式是有限的,同一款杯子,只能印同样的图案,可是杭城以及附近的景点、商家数不胜数,每一家都想把自己的形象印在杯子上,那怎么办?
竞价呗,价格者得。
这个方法也是当初梁一飞提过的,只不过,梁一飞只是随口说了一下,并没有就‘竞价’做深入详细的策划。
金星厂最初推出竞价方案的时候,每天厂子来访的商家都排成长队,打破了头、吐了血抬高价,金星厂很是大赚了一笔。
但就在这个时候,金星厂犯了一个致命的决策错误:为了多赚钱,也因为推不了很多人的面子,在短短两个月之内,居然‘研发’出了60多套新产品,每一套少则三四个杯子,最多的,居然有三十多个杯子。
加上原先有的几套拳头产品,市面上顿时充斥着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杯子。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之前杯子就那么三套,当然可以带来流量,可瞬间变成了几十套,那流量自然也被分散了,而且多出来的套装,同时还冲淡了金星厂原来三套拳头产品的含金量。
更关键的一点,原先三套杯子,名额有限,能上杯子的无一例外都是真正的杭城的好景区、真美食、良心商家,可现在‘位置多了’,金星厂根本来不及考察对方,只要给钱,无论良莠都可以上。
其中不乏黑心商家,不好玩的地方,难吃又贵的要死的食物---不贵才怪,不贵点,怎么能把给金星厂的钱赚回来?
接下来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金星厂的杯子种类越来越多,广告效应越来越差,口碑也越来越差,那广告费就越来越少,杯子销量也越来越低,然后金星厂再‘研发’更多的杯子……
颇有些货币超发,通货膨胀,政府信用降低的路数。
到后来,金星厂干脆送杯子,赚的是广告费的钱,把真正的核心都丢了。
也就维持了半年的样子,金星厂就不行了,送都送不出去,仓库里的杯子堆积如山,广告部却门可罗雀,之前最好的时候准备扩张,还欠下一屁股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