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蔡伯生地位特殊,人品向来有保证,他才能从马奇东的报社将这还未面世的小说的样本给拿了出来,但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他们看书的唯一渠道就是报纸连载。
对新青年报社对于李飞阳小说的宣传,抱有极大热情的读者们,在看到小说的名字的时候,就有点失望。
他们是武侠小说爱好者,不单单
《新青年》报纸连载武侠小说,乃是每日一小段,一小段就那么两千字左右。实在有点吊人胃口,有性子急的人便写信给报社,要求他们催催李飞阳,好让李飞阳写书写的快一点,他们也好多看几段“过过瘾”
对此,马奇东自然不会答应。
本来李飞给他的就已经是完本的小说,他为了报社报纸的销量才故意进行小篇幅的连载,哪能因为读者的催促而轻易改变决定?
但是也不能对读者的呼声置之不理,想了半天没有主意,他便开始像李飞阳求助。拜托李飞阳给他的报社出个主意。
李飞阳听到他说的问题,想了想,便道:“这好办,你在你们报纸的版面,多开一个专栏,专门讨论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与作者的思路走向,力求与广大读者进行互动,这样一来,就更能挑起他们的阅读热情,又能减少他们对连载字数少的抱怨。
于是,在几天之后,关注《新青年》报纸是人们,发现报纸上多了一个叫做《煮酒论英雄》的专栏,在专栏的开头部分,马奇东以《新青年》报社少东家的身份,对广大武侠小说爱好者们,发出邀请:所有喜欢武侠小说的,热爱武侠小说的读者们,可以在《煮酒论英雄》专栏里畅所欲言,说一下自己对武侠小说的认知,也可以谈一下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小说的瑕疵与不足。只要不写什么谩骂的语言文字,只要言之有物,报社便会酌情审阅,可以的话就在这个专栏里将文章刊登出来。
至于投稿者的言论观点,报社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交由广大读者进行评论。
这个专栏的出现,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之前就有许多看书的读者对于武侠小说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想要给小说作者们提一些建议或者指出一些小说中的逻辑矛盾,但是一直没有渠道。
而正统文学杂志的专栏里,根本就不允许有关武侠小说的文章在其中发表,虽然写武侠小说的是李飞阳,但是也改变不了传统文人对武侠小说的轻视之心。
他们不敢轻视李飞阳,但是却看不上李飞阳写的武侠小说。
就如同古代的臣子对帝王本身饱含畏惧之意,但对帝王的一些做法却不认同,甚至会据理力争,毫不相让。
如今李飞阳的文学成就之大,已经无需多言,无论小说还是戏曲,还是歌曲,还是相声,人家玩什么会什么,几乎干什么行业,都是对整个行业专业人士的碾压,他比专业人士还要专业!
因此,虽然有人对李飞阳看着不爽,对李飞阳在文坛一贯的嚣张态度非常不满,但是人家的实力摆在这里,空放嘴炮也无济于事,反而显得自己小肚鸡肠,老大的年纪还要跟孩子置气。
对李飞阳的正统文学作品,汉人世界的作家们已经很难做出评价,因为他们本身的学识与文化积淀,已经没有资格来评价李飞阳。他们只有阅读的资格,而没有品鉴的实力。
现如今,能对李飞阳的作品说三道四,指指点点的的人,也就只有黄世昌、王不知等几个文艺界的老人了。其余的作家,不能评论,也不敢多说什么。
自古文人相轻,到了李飞阳这里,这个说法就有点站不住脚了。
现在,大汉的文艺界人士,都隐隐的有点害怕李飞阳了。。
谁让李飞阳如今成了黄世昌和**年两位老先生的徒弟了呢,黄世昌还好说,但是**年就有点恐怖了。
是以,如今的大汉文学界一片和谐,对于李飞阳时不时在报刊杂志上冒出来的一些挑战性极强的语言,内陆的文学工作者们,都是假装没有看到。抱着“好鞋不踩臭****”的自我安慰念头,他们不再招惹李飞阳。
而港城的文学界与内陆文学人士不同,他们一开始对李飞阳就没有恶意,他们知道“李飞阳”这三个字的时候,就是从武侠小说开始的。
港人尚武,对于港人来说,李飞阳的武侠小说,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奇幻的带点神秘意境的江湖世界,给他们的感官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相比于内陆,他们的中层文化圈子里,对武侠小说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虽然也有一部分文学工作者不喜欢武侠小说,但是相对而言,比大陆还是要好的多。
如今马奇东的《新青年》报社开辟出《煮酒论英雄》专栏,这让许多看武侠看得不过瘾的读者们都是兴奋之极,许多文化程度颇高,自认文笔不差的读者,开始向《新青年》报社投稿,写一些自己对如今武侠小说的建议与见解。
自从《煮酒论英雄》专栏开辟之后,《新青年》报社所收到的投稿件数,开始井喷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