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院士说得对。”
林栋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快速画出一个复杂的控制回路。
同时泰坦控制投影仪投射出一个精密的系统架构图。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個多重反馈系统,因为每个环节都必须做到纳秒级别的精确控制。这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控制系统之一。”
随后林栋继续讲解改造工程。
工程将被分为几个阶段进行。
首先是氢同位素注入系统的改造,这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和关键。
没有这个系统的完美运行,后续的一切都将成为空谈。
“我们主要使用氘和氚作为燃料,气体纯度必须达到99.999%以上,这是确保反应稳定的基本前提。为此,我们设计了这套多级分离系统。”
他的目光扫过会议室后方在场每一位工程师的脸庞,确保他们都能跟上自己的思路。
“每个控制阀门都必须配备独立的控制单元和备用系统。”
在场的工程师们专注地记录着每个细节。
突然,一个年轻的声音响起,打破了会议室的沉静。
是年轻的工程师小周,他刚从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回国报效祖国。
还带着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特有的创新思维和热情。
“林教授!”小周举手提出建议,声音里带着几分兴奋,“我觉得如果在控制阀门上使用超导材料,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精度。”
他快速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一组精心准备的数据,“虽然成本会增加,但根据我的计算,控制精度可以提高至少一个数量级。对于整个项目来说,这笔投入是值得的。”
林栋露出赞赏的笑容。
“这是个很好的想法,但我们的冷却系统没办法控制让阀门的超导材料一直处于超低温,也就是说,材料限制了你这个想法。等什么时候能够使用室温超导了,我会采取你的方案。”
“林教授您指教的是,目前的超导材料一旦脱离超低温,导电性能实在是不如寻常材料。”小周有些羞愧。
“科学鼓励新想法,不过我们要为整个城市的安全负责。”
随着会议的结束,各位专家开始逐步离开会议室,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期待。
李思雨则悄然走近林栋,递上了一杯热茶。
“林总,今天的会议很顺利,陈院士和物理所的几位教授对项目进展都充满信心。”
林栋接过茶,微笑着点了点头。
“他们自然信心满满,我都已经把可控核聚变最难的难关攻克了。剩下的不过是需要时间建设罢了,希望他们能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一些知识。”
文明的进步需要个人的伟力,也离不开集体的力量。
即便拥有系统,林栋也深知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有限。
“思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我需要你多关注下媒体的风向,还有我们讲座后公众的反应。这次的科普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能讲座一过去,舆论风向又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