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一里,即轰动都人。桂林到钦州绵延一千二百余里。真要建筑的话,那是不是整个广西都要翻天了啊?
刘暹也知道这个时候修铁路不容易。当初是答应了张守炎要慢慢来。张守炎就奇怪了,怎么现在刘暹突然的就准备上奏北京了?
“何须如此紧张。当年之事更多是起于京师,如果是在外地,哪来的那么多官员百姓诽议?何况这铁路确确实实是益事。”刘暹真心认为张守炎是小题大做了。这广西能跟四九城一样么?四九城里的大爷有多少?广西的也有又有几个?而且同治四年,英法联军攻克北京城还不及五年头,京师之人旧恨依旧,看英国人修筑那小铁路,当然不愿意。
至于说‘诧所未闻,劾为妖物,举国若狂,几致大变’,完全是夸张。就是那老百姓的诽议声和反对,也不知道是八旗子弟居多,还是真正的城墙根下的老百姓居多。里头不知道藏了多少道道呢!
刘暹拿起了自己的奏折,张守训笔杆子不错,总结的很给力,用词有深意。“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
“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行旅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中国幅员辽阔,画疆而守,防不胜防。铁路一开,则东西南北呼吸相通,视敌所驱,相机策应,无征调仓皇之虑,无转输艰阻之虞。合我国二十二行省,联为一气。从此裁兵节饷,并成劲旅,则一兵可抵十数兵之用,而权操在上,又不为疆臣所牵制。所以立自强之基础者在此,所以杜外人之觑觎者亦在此……”
有些得意的用手指弹了弹折子,刘暹道:“怎么样?是不是震耳发聩?小叔的笔杆子还是可以的。”
他知道这份奏折递给清廷不啻于是一声春天里的惊雷,立即就能引起朝野上下的一片哗然。虽然自己也应该获得恭亲王、李鸿章等洋务派大员的支持。“小叔,你那句话是怎么说的?
——处今日各国皆有铁路之时,而中国独无,譬如居中古以后而屏弃舟车,其动辄后人也必矣。
就是这个理!”
刘暹认为奏折上报朝廷后,通过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但自己怎么着也能搂到一点小权,先把钦州港口与钢铁厂,再有钦州城联系起来。
而且他还期望着这份奏折能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打响自己‘洋务派’的名头。如今秦军的摊子越来越大,刘暹急需招揽一些人才为己用。秦军自我内部培养的那些人,聪明的,成绩评估好的,都送去德国了。剩下的全是中人之才,年岁又都不大,也不知道要等多少年才能派的上用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