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吴宇森,是从他的“暴力美学”开始的,但是在这场对话之前,吴宇森三个字,跟“暴力美学”还八竿子打不到一块。
吴宇森1971年加入邵氏影业,师从名导张彻学习拍摄电影,后来跳槽到了嘉禾,接着又跳槽到了新艺城,一路以来,还算是顺风顺水,不曾想自己的事业那么早就进行了下滑期。最失落的时候,吴宇森想到了自己的恩师——张彻。
张彻非常器重吴宇森,经常让别的导演按他的意见来改,对此众人颇有微词。吴宇森单飞前,特意给张彻写了纸条解释和道歉,“我从您那里学了很多东西,但是现在外面有人找我做电影”。
往事如烟,后来就有了开头两个中年人谈心的那一幕,为报知遇之恩,徐克把自己想导的《英雄本色》送给了在困境中挣扎的吴宇森。他建议吴宇森把这个故事改成警匪片,另外又叮嘱了一句,“把你这几年的感受也写进去”。几瓶啤酒下肚,吴宇森看着窗外香港的黄昏升起豪情,“我们一起来改变香港电影吧!”
当时香港年轻人所谓的“潮流”,全是来自西方、来自霓虹的异域风情,追逐着朋克的造型,却没有朋克的灵魂,霓虹歌星留半边头发,他们也留半边头发,说着自己都不太理解的句子,把精力耗费在一些虚无缥缈的事情上。而优良的传统和信念已被人们称之为“过气”。吴宇森想让被人们遗忘的信用、担当和义气重新被唤醒。于是,《英雄本色》就有了一个与英雄本色似乎毫不相关的英文片名。
《英雄本色》里的豪哥,曾经是一掷千金,风光无限的老大哥,可被兄弟出卖入狱以后,却沦为了人人可以踩一脚骂两句的计程车司机阿豪。正所谓爬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惨。而豪哥的扮演者狄龙早年是张彻的御用男主,《死角》《新独臂刀》《报仇》《十三太保》《刺马》等等电影的成功,让狄龙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超一线,用现在的话说,就叫做“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