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登基后并没有采取什么大动作,这让群臣安心了许多。
第一条正式行政命令,竟然是招贤令。
这多多少少有些出乎群臣的意料。
第一条正式诏令,往往昭示着皇帝的内心。
招贤说明皇帝是想有一番作为,这其实也是群臣乐于见到的。
谁不想参与盛世的创建,名留青史呢?
但区别是,如何开创这个盛世。
老朱那种行为,没几个当臣子的会喜欢。
朱标才是大家希望的那种明君模板。
有想法,有手段,但比较注意方式方法。
朱雄英作为早早就确定的第三代,自然是大家研究的对象。
对他,群臣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他不像太圣皇那样残暴,偶尔还能和群臣开开小玩笑。
很多奏疏上的批复,非常风趣幽默,被大家广为流传。
忧的是,他做事不如太上皇那样稳重。
几次出手变革,要么推倒重来,要么平地起高楼,手段堪称霹雳。
这种激进的行为,是群臣不愿意见到的。
风险太大了,没必要这样干。
不过总体来说,大家还是比较满意的。
毕竟不论是南方治理血吸虫、安抚蛮僚,还是改革鸿胪寺、推行抚慰使计划等等。
这些工作都不是短期能见效的。
朱雄英却能十余年如一日的坚持,一点点改变。
这种耐心是一种很优秀的品质。
尤其是对于处在变革时期的君主来说,耐心更是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新政是需要一点点调整的,有时候数年都不一定能见成效。
君主没耐心,那所谓的变革也不过是朝令夕改罢了。
王安石变法失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宋神宗着急弄钱,逼的王安石急于求成。
关键是,宋神宗自己也很清楚,他的行为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果。
他甚至还拿着这些恶果,去问王安石有没有这样的事情,能不能解决。
可他从来都没有想过改变一下自己,继续逼着王安石搞钱,这才是最致命的。
这一点上,朱雄英的表现,是相当让大家满意的。
在大家心里他是具备明君气象的。
否则,群臣又怎么可能会对他心服口服。
不会有人以为,他是太子、皇帝,所以大家就会尊敬他吧?
不过即便如此,朱雄英的第一条正式行政命令是招贤令,还是非常的让人惊喜。
因为招贤令不但代表着皇帝的远大理想抱负,还意味着对人才的重视。
古往今来,重视人才的君主,很少有不能开创大事业的。
而人才在这样的君主手下,也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说白了,重视人才一般就不会随意残害人才。
这对群臣可不就是一个好消息吗。
按理说,有了科举,这种招贤令影响不至于这么大。
问题是,去年老朱才暂停科举,大批的读书人出仕无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