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如果美国也同样借助自然的力量和苏联对抗,我们怎么办?”一个稍微年轻一点的科学家问出了自己的问题,在他看来一旦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很难确定美国和苏联到底谁受的伤害更加大一些。
“我们和美国的地理环境刚刚相反,我们靠近太平洋那边是东西伯利亚山地,那边的地形足够抵御你们正在评估的同等爆炸威力引起的海啸。我们没什么抵抗能力的其实在欧洲这边,但如果美国人要是敢这么做,不用我们抗议,首先波及的是法国和联邦德国。海啸都不一定能冲到我们的国境线上。如果美国人真的这么做了,相信西欧那些国家会很希望我们去解放他们的,至少我们不会淹死他们!”谢洛夫一边翻看报告,一边笑呵呵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这还是他头一次觉得苏联的地理位置出现了有利的一面,这也只是苦中作乐,实际上这可能是苏联地理上为数不多的优点了,剩下的都是劣势。
“感谢我们的专家同志抽出时间帮助我们进行试验,给你们添麻烦了!”把关于大伊万在大西洋上爆炸的评估报告收起来,谢洛夫对这些和军方合作的专家表示感谢。正是有了这些庞大专业队伍的存在。苏联才能以一个国家的科研力量对抗远远各方面都远远超过自己这边的对手,这些人是苏联最大的底气所在。
苏联的条件固然比这个时代的中国要好太多,可也要分和谁相比,如果和美国科学家受到的支持和待遇相比,苏联这边知识和水平相等的专家,简直就像是要饭的一样。而苏联的科学家在这种条件下,支持着苏联追赶的步伐,比任何人都值得尊敬。有这种结果必须归功于苏联强大的教育体系,虽然不能保证教育出来的人都拥护这个国家,但从教育的角度上来说,苏联从来没有刻意的糊弄人民。至少他没有打着快乐教育的幌子,明目张胆的提倡那种三观不正的快乐教育。
亲自来到这里的谢洛夫拿到报告之后直接回到莫斯科,把关于大西洋制造海啸的评估送抵克里姆林宫,交给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相信赫鲁晓夫会做出正确的判断,把这些详实的资料运用起来,不会让投入的人力物力白白浪费。从工作的热情上,赫鲁晓夫不比中央主席团那些比自己小了十几岁的成团差,赫鲁晓夫在自己的办公室一直研究这些报告到了深夜才去睡觉。
谢洛夫在自己的职责之内,一直确保提供正确的消息,不让赫鲁晓夫被虚假消息所迷惑,从侧面也会给赫鲁晓夫提供一种信心,严谨的计划加上周密的准备,比赫鲁晓夫自己单干要提高很大的把握,相信多了几张牌的赫鲁晓夫也会更加游刃有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