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那些国家对中国没什么好感,只不过因为以色列横插一脚,连带对印度的看法变的比较差,但是要说对中国印象很好嘛,那倒是不一定!”谢列平一脸严肃的回答道,“从变成了支持印度变成了对两个国家都不支持……”
勃列日涅夫一只手拿着钢笔不断的摆弄,抬起头评价道,“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所谓的舆论倒向,我倒是认为有用但是没有大用,只能作为符合中国国情的考量。如果是我们和美国对抗,那么那些几颗原子弹就能炸平的国家表不表态有什么用呢?”
“好了,同志们我们谈谈下一个问题。你们同意谢洛夫的意见么?以色列凭什么搀和到这件事情当中?会不会是美国人又刷了一次阴招?”赫鲁晓夫更加注重后面一点,那就是美国想干什么,有什么目的?其他问题在美国问题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先搁置。
“按照尤里的意思,美国在对中国没有办法的同时,其实想要敲掉印度的声望,有可能通过以色列作为媒介,羞辱印度!”谢列平发言道。
这种理由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尤其是在身患美国恐惧症的苏联领导人这里,更加容易被接受,如果反过来的话也是如此,美国也会考虑考虑苏联人的动作。
赫鲁晓夫忽然一拳敲在桌子上道,“这件事情如果按照尤里所说的推测,应对办法也很简单,我们也可以给印度军援,我们的多余军事物资还有没有剩余?”
“因为克格勃的经费问题,尤里一直在非洲兜售卫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武器装备,但剩下的军事物资仍然很多,以卫国战争作为标准,还能武装近百万印度军队,如果以这次冲突作为强度,可能还要更多。”谢列平一五一十的回答道。
“也真是难为尤里那个安全主管了,竟然缺乏资金到了这种地步,还要卖那些破烂。”科兹洛夫笑呵呵的说道,对于军备这块是非常在行的,很多军工企业都是他在调配资源。在科兹洛夫的眼中,武装一百万轻步兵的武器真的不多。
以伊热夫斯克兵工厂为例子。二战中它的惊人生产能力,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卫国战争的五年的时间里,伊热夫斯克兵工厂生产了约一亿三千万支枪械,比德国所有军工厂的产量还高。枪支?这是苏联最不缺乏的东西。以非洲的武装冲突的强度,在轻武器方面伊热夫斯克兵工厂一家就可以给每个非洲人配备一把枪。
“这样吧,调集十八个陆军二线师级部队规模的装备,加上两个航空师的战斗机,我们军援印度,这件事情让谢洛夫关心一下。陆军的装备是无偿的,反正放在仓库里面也占地方,航空师的装备!他自己处理……”科兹洛夫大手一挥提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