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了翁有长进了!”赵与莒听得这话,不禁又惊又喜。
他并未轻视古人的智慧,但没有想到,魏了翁从自己授意耶律楚材与陈子诚写下的这两部浅显的经济学书籍之中,竟然看到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虽然他们提出的广开国外市场,并不能根本解决经济危机,但这种想法却是值得鼓励的,这也意味着不靠他用皇帝的权威,重臣当中自发形成了经济扩张的念头。
经济扩张必然导致政治上的进取,而政治上的进取,在这个时代又不可避免地会促使疆域版图发生扩张。若是大宋的百姓都意识到这一点,意识到经济、政治上的进取会给他们带来利益,消除他们的贫困,那么,一个完全不同的大宋,就真正屹立起来。
这种念头出现在务实的崔与之或者讲究实利的葛洪、乔行简心里,都不足以让赵与莒惊喜,身为理学巨匠的魏了翁能这般想,那才意味着一件事情:这三年来他在《大宋时代周刊》等报纸上大肆推行的舆论战略,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
这是场远比对付蒙胡更关键也更持久的战争,中间甚至也可能会流血,但其奠定的,不是一朝一代的疆域,而是千百年国人理念上的进步。
“要开拓商路,海运只是一途,一些不通水道的国家,也是我大宋贸易目标,象是吐蕃,象是大理,要与这些蕃国贸易,都须加强蜀地交通。”崔与之又道:“臣听得陛下曾说起那蒸汽机车之事,当时臣便在想,今后那些不通水路之地,也能象舟船水运一般便捷。此事虽如官家所言,非朝夕可见,可前期准备却现在便要开始。”
“故此,臣请陛下再委臣川蜀三路之责,臣愿尽余年之力,为陛下在西南经营,日后我大宋再欲在西南进取之时,臣可保证钱粮充足而民心聚集!”
“卿想外放?”
赵与莒原本对着地图的,听得崔与之此言,猛然转身,惊愕地道。
“陛下委臣以相国之位已近二载,如今朝中群臣尽数敬服陛下之圣智,臣再在此位上尸位素餐,实是惭愧,故此臣有意请外出。”崔与之正容道:“陛下之策,总得有人推行才成,若是任用陛下潜邸旧人,怕有人不服,但若是老臣在地方上推行陛下之策,想来不会遭至非议。”
若单纯从政治而言,当初赵与莒选举崔与之为相,原本是因为不信任中枢重臣,而不得不求贤于野,从地方或隐士中挑出能镇得住朝中众卿的人来。如今近两年过去,赵与莒在大宋树起了前所未有的帝王权威,可以说不需要再有一个群臣之首的丞相替他来沟通君臣了。崔与之此时求去,正当其时,而且他并不是彻底辞官致仕,只是要求外镇,替赵与莒经营川蜀三路——这恐怕也是目前大宋最难治理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