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援财物上,陈景恪和武舒产生了分歧。
陈景恪认为应该多出财物,帮助诸侯王尽快把诸侯国建好:
“如此既能为后来者作出榜样,又能让朝廷满意,还能凭此和诸侯王搞好关系,可谓是一举多得。”
武舒不禁摇头道:“您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岂不闻升米恩斗米仇之说?如果我们处处插手,只会招致诸侯王的忌惮。”
“后来者在谈条件的时候,肯定也会狮子大开口。我们当然不怕他们,可要是给的太少势必会招致他们心生不满。”
“要知道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且人心复杂,我们自己知道自己只要信仰,无心插手政务,别人就一定会相信吗?”
“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最后把权力都交给诸侯王,自己只要传教权,这话说出去没有人会相信的。”
“所以可以给予一定钱财上的帮助,但不能太多。且有借有还,他们借的钱财必须要偿还。”
陈景恪点点头道:“好,就照你说的办吧。”
虽然不完全认同武舒的想法,可他还是全盘同意了她的意见。
他很清楚,纵使她的办法有不完满的地方,也绝对比自己的强。
然后他想到了前世被各国玩出花来的借款方案:“诸侯王从我们这里借款,所得款项必须从我道教手里购买物资,加上这一条你觉得如何?”
武舒惊叹的道:“能想出此法的人,真是旷世奇才也。”
陈景恪郁闷的道:“就不能是我想出来的?”
武舒笑的眯起眼睛,道:“不论这个办法是谁想出来的,最终也要为您所用呀。”
陈景恪顿时大觉有道理,拿来主义真的很爽。
小两口商量了半天,终于拿出了全盘方案:
道教派出传道者去诸侯王的领地,向当地土着传教,使他们皈依道教。
同时传道者们还肩负着宣扬华夏文明的责任,为民族大融合创造条件。
然后再引导土着服从诸侯王的管理,最终让诸侯国稳定下来。
财物方面的援助,采用了借款,然后从道教手里购买物资的做法。
道教势力庞大,很多都有自己的产业。就算自己没有产业,也会有很多商业上的信徒。
把这个好处给那些信徒,也是变相的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而且还能更大程度的打击佛教的影响力。
试想一下,如果有个商人经营的商品范围恰好是采购所需的物资,但他原本信佛。
你说他会怎么办?
忠于信仰忠于佛教,宁愿不要这单生意也要坚持信佛?
可能性应该不大。
总之,这个方法对道教好处太多了。
当然,对诸侯王也有好处就是了,算是双赢。
敲定方案之后,陈景恪就把各派在长安的代表召集到一起开会。
见到方案后,各家的代表自然是非常满意,全票通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