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观众都是一个个体,而每个个体都是十分主观的,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看待同一件事物都可能产生不同的想法,更何况是一段故事、一段人生。看完“神秘肌肤”之后,现场观众的沉默,那种深入骨髓的反思,也许每个人都不同,但是这种效果就是埃文-贝尔所希望看到的。
在“荒野生存”上也是如此。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的事迹,其实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赞同的。毕竟。抛弃亲人、离开社会、回归自然的行为,正面来说是向往自由,负面来说就是反人类反社会。西恩-潘希望通过电影去传达自己对于自由的想法,从而唤醒观众对于自由的向往,这种做法就太过刻意了。
如果是埃文-贝尔,埃文-贝尔就会选择奖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这个人雕刻起来。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让他产生了逃离的想法;在逃离时候。他有无数次机会回到社会,他又为什么没有选择回来……将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这个人塑造起来之后,那么他的事迹在观众心中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回响,就因人而异了。
一个人如何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或者说如何让自己人生变得有价值,这估计是每一个文艺青年心中经常思考的问题。有人向往当个背包客走遍世界,有人向往到世外桃源开一个小店悠闲地度过余生,有人希望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当然,也有人想和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一样到机选的环境中去体验人生。所以,这种想法是因人而异的,就算不赞同克里斯托弗-麦坎德斯的做法,但一样也可以通过他的事迹投射到自己的人生中。反思,需要由观众自己来做,而不是导演告诉观众应该怎么做。
西恩-潘更多时候还是站在演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他可以站在观众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然后再抽离出作品本身,站在导演的角度去掌控全局,那么“荒野生存”也许依旧是上一辈子的版本,但是成品的细节绝对会有所改变,也许是台词上的改变,也许是情节上的增减,也许是叙述手法的变化,但这一点改变,却能够让这部作品变得更加出色。一线之隔,很多时候只是一个灵感而已。
“埃文,那你觉得呢?”西恩-潘和麦坎德斯夫妇交流得已经足够多了,但是今天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却一言不发,一直就在认同自己的看法,这的确十分诡异。再回想一下刚才泰迪-贝尔话语虽然不多,却也让自己好一阵思索,西恩-潘就越发觉得不对劲起来。西恩-潘是一个喜欢直来直往的人,从他动则就对狗仔队拳脚相向这个举动就可以感觉出来了,所以面对贝尔兄弟这番故弄玄虚,他直接就把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