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崇祯也同意了求和之事,并且让陈新甲亲自督办此事。
在督办的时候,崇祯严令不准将此事传出去。
崇祯明白,要是朝臣知道求和之事,恐怕整个朝廷会炸开锅。
刚开始的时候,求和之事办的还比较顺利。
松锦之战时,建奴也是将自己的国运压了上去,虽然仗打赢了,可是也消耗不少的家底。
为了能够更好的休养生息,所以建奴也顺势表现出了愿意和谈的意愿。
当建奴愿意求和的文书从辽东被送回来的时候,陈新甲因为大意,将文书放在了书房的桌子上。
他的家童误以为这是从辽东过来的捷报,就将交了上去。
事情泄露,群臣哗然。给事中方士亮率先上书弹劾陈新甲。
可是这件事情也是崇祯皇帝同意的,崇祯看到这里,自然明白了什么。
崇祯虽然愤怒,可也不得不先将奏疏压下来。
不压还好,一压下来,京城的官员瞬间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那些科道御史,清流言官就像是抓住什么把柄一样,弹劾的更加厉害起来。
虽然没有明着弹劾崇祯,可是矛头却直指崇祯。
崇祯见此,也没有任何办法,为了保存自己的颜面,就责问陈新甲。
起先的时候,崇祯并不想杀陈新甲,毕竟此人还是有一定的本事的。
可是,陈新甲这人有个臭毛病,那就是自大。
崇祯给他下的一道圣旨,是责问他为什么要瞒着自己议和。
这个时候,崇祯就完美的将自己摘了出去。
要是陈新甲这个时候能将罪责全都揽在自己身上,说不定崇祯会放过他。
可是,陈新甲却有些看不清形式,不仅没有将罪责揽在自己身上,甚至还夸耀自己立下了多少功劳。
而且还有将崇祯供出来的迹象。
崇祯见此,为了自己的颜面,自然不能让陈新甲这样胡说下去。
崇祯便将陈新甲打入了昭狱当中,虽然有一些和陈新甲关系比较好的官员还不停的上书,替陈新甲辩解,可是崇祯杀心已定,没过多长时间就被斩杀。
从入狱到斩杀琳琳过去了堪堪两个月的时间,由此可见,在崇祯的心里,自己的颜面比一个官员的性命还要重要。
陈新甲一死,议和之事就此搁浅。朝中官员看到为朝廷立下不少功劳的陈新甲都被崇祯斩杀,从此之后,再没有一个人敢提及议和之事。
“陛下,此事可以暗地里来,只要不被朝臣知道,一切都好说。”陈新甲站在御书房的中央,对着崇祯喃喃说道。
“不让朝臣知道?”崇祯有些疑惑。
陈新甲说道:“陛下,没错,就是不让朝臣知道,到时候,议和成功之后,如果朝臣知道了这件事情。
那时,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朝臣也无可奈何。如果陛下放心臣,可以将此事交给臣来做,臣甚至可以亲自去一趟宣镇。”
崇祯一听陈新甲可以亲自去一趟宣镇,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
“你确定?”崇祯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如今赵文都打算登基称帝了,可以说赵文已经铁了心的造反,这个时候的宣镇对于朝廷的官员来说就是龙潭虎穴,敢在这种时候去宣镇的,在崇祯看来,都是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