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陈浩电话联系上师兄叶青,提起新化合物的事,一个止痛关键字,就勾起对方的兴趣。
叶教授提出见面聊,疼痛和神经医学最喜欢这种高效低毒化合物了——虽然美纱酮也是读品,但在医者手里,就是救人的良药,说不定AT-酮更有趣。
杨顺开车过去,陈浩在路上简单介绍:“叶青是杜克大学医学博士,那里是镁国第三大的生物医学科技产业园,前年响应国家号召,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你知道他在国内学术界的地位吗?”
“您给介绍一下。”
杨顺不太懂,陈浩就给他划分了几个级别。
第一级,是科学院,工程院的院士。
第二级,两院候补院士,97项目首席,86项目首席,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各个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带头人。
第三级,就是青年千人了,中央财政拨款,国家每年出钱补贴400个归国的海外优秀人才,年龄不超过40岁。
这一批人的学术实力非常强,比如叶青,拥有国际视野,回国后为了往第二级爬,有非常强烈的SI论文发表冲动,很有干劲。
陈浩说道:“所以,这次合作,药品利益上面我们可以占大头,但学术上,你要让一块出来给他。”
杨顺好奇了:“他要通讯作者?”
“这个不至于,但你也不要争通讯作者,最好你们俩并列第一作者,他排在你前面。”
“可以,我能接受,我也不敢把名字排在教授前面啊,别人会说我不懂事。”
论文里面,通讯作者是大老板,蒋先生那种级别,立项下命令。
第一作者是B哥,十三妹这种堂口老大,执行大老板的命令,带队做事。
第二作者就是陈浩南这类人了,带着山鸡,大天二他们在底层打拼,被人砍死了还没人知道,有些人想留个名都不行。
学术江湖里,大家一般只认通讯作者,很少提到第一作者,聊起天来,都是这样的:“唉,洪兴蒋先生又写了一篇论文,叫《如何一统波兰街》。”
“竺连帮的雷公最近也不错哟,上个月也发表影响因子10的论文《澳岛赌场赚钱的商业模式》。”
“东星就不行啦,骆驼的马仔死的死,跳槽的跳槽,他都有好多年没发文章了,怕是要凉了……”
确定底线,陈浩就知道怎么谈判了。
见面后,双方印象都还不错。
几句话一聊,嘿,还不是什么外人,一医血液科的黄主任大家关系都不错,来来来,正好黄主任也在实验室,大家一起面个基吧?
黄主任去年还邀请杨顺参加肿瘤课题,杨顺没答应而已。
这回见了面,黄主任差点炸毛:“好小子,喊你来研究肿瘤,你不来,瞧不起我老头子是吧?现在咱们的青年千人专家一召唤,你就来?不行,说什么你也要请大家吃一顿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