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在1917年1月份,兴登堡政府发起了利斯河攻势,结局依旧,最终因为后劲不足,德国人的攻势被英法联军给挡住了。
光这两次战役,英法联军就付出了近百万军队的伤亡,德国人也付出了超过五十万人员伤亡的惨痛代价,双方的伤亡比达到了惊人的1.8~1.9,在这方面德国人取得完胜!
可惜战术上的胜利,无法改变战略上的失败,兴登堡政府制定的计划都只完成了一半,就无疾而终了。
英法联军总司令官福煦元帅现在的日子不好过了,虽然他粉碎了同盟国的战略,但是光挨打不还手可不行。
政府都已经把牛皮吹出去了,要在1917年结束战争,就算到时候无法让德国人投降,至少也要打到德国本土,才能给国人一个交代吧?
政客们可不管什么前线的实际情况,他们只是想要看到胜利,不管前线的伤亡有多大都无所谓,必须要发起反攻,反正他们有的是炮灰!
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英法联军不得不采用最呆板的战术,向德国人发起反击,目的非常的简单,就是为了在声势上压倒德国人。
虽然在军事上着种做法并不可取,但是在政治上这种做法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尤其是对英国人来说,他们才刚刚改募兵制为征兵制,这个时候持续传来不利的消息,伦敦政府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搞不好,民众还会抵制征兵制,那么对协约国来说都是一个灾难。战争进行到了现在,大家已经发现利用殖民地部队和德国人打消耗战,直接耗死德国人是不现实的!
没办法,殖民地部队的死活大家虽然不在乎,但是将他们招募起来,训练完成再送到欧洲大陆,这也是需要成本的!
最关键的是现在从殖民地征调一个师的部队,所花费的成本并不比训练一个本土师低多少;而从战斗力上而言,殖民地部队还比不上本土部队的一半,这个在经济上就很不合算了。
战争初起,英法是财大气粗不在乎这点儿消耗,不过战争打到了现在,大家的家底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法国人东北部已经丢掉了十个省了,国内的工业已经遭到了重创,不得不挥泪大甩卖海外资产筹集资金,即便是如此财政上还是不得不依耐于财团和国际贷款。
英国人也好不了多少,不要忘了除了自身的战争花费外,他们还在向保俄两国提供贷款。
战争初起法国人也干过,不过随着国土的沦陷,他们不得不退出,将高利贷事业让给约翰牛来完成。
不过约翰牛的家底厚实,现在战争才开始两年,他们的底蕴还没有耗光,不过节省开支也是必然的。
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快速蔓延,现在各大参战国的货币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贬值,虽然表面上大家的工资都上涨了,但是物价涨得更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