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就得有自己的指令集。
而只有你们这里可以提供从软件到辅助硬件的全部支持,这就是我希望能够建立研究计划的原因。”
“你们打算做核心了?”王旭有些惊讶地听完了眼前这个三十来岁的教授的讲解,颇有些惊讶于他们的勇气。
这次项目申请会是由姜秘书安排的,现在王旭向外开放了项目申请的渠道,这相当于在学校和政府之外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申请的可能,目前仅对内部开放。
这次的申请者刘卫平来自于帝都一個数字编号的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在前面的南北桥项目中就已经有很深的参与,算得上是内部人士,很显然他们的目标可不只是南北桥。
王旭则是作为王旭实验室的主任参与的这次项目申请会的,他现在全面负责各种新项目的审核。
现在的项目已经不再局限于由王旭提出,然后各系分派了,开通的申报渠道,就是想让教授们能够更多地开动脑筋,进入自主科研的道路。
这一点在九十年代可以说极为难得,在一个全面落后的时间段,能够让一些华夏顶尖科学家跳出窠臼,提前思考一些追赶之外的东西,本就是王旭所期待的。
这会儿的科研乃至接近十年内,国内的科研都是以写作追赶,读作山寨的方式进行的。
看看国内有哪些东西还弄不出来,那么研究一下国外的产品,然后有所收获那就是胜利。
还有一种是搞引进,也就是花钱购买国外的技术,然后组织国内的专家进行消化吸收。
这些研究的方向多半都是工程类的,很少涉及原理和底层科学,但多少能看到些实际的收益,无论国家还是企业都愿意提供一些经费。
而少量的纯理论类的研究则几乎面临全面的经费匮乏之中,度日艰难。
王旭提供的渠道也不是纯理论的,但好歹靠近底层,基本上都是短期内看不到啥效益的东西。但这里的审批与审核就会显得比较简单粗暴,那就是,王旭看对眼了,就可以投。
“是啊,我们想搞一下,看你们搞超算的最终性能还是挺出色的,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外486工作站的水准,说明你们的项目本身的思路非常好。
但很明显,你们缺少核心,没采用486的原因是协处理不好买,所以才退而求其次的,但咱们完全可以搞独立的协处理器,专门做浮点运算的那种。
你曾经在超算设计中提到过可以在一个单元中集成大量的相同的小核心进行并行运算来代替现有的多板卡模式,我就觉得这绝对是一种新型芯片,用途也绝对广泛的很。
上个项目完成后,我们成立了一个小组,就按照你的思路进行了扩展,刚才讲解的内容就是我们最近的成果,希望王教授能够认真考虑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