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阁”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三百七十章 医者父母心

李时珍虽然坚决反对服食仙丹,却以科学的态度应用炼丹的方法。他亲自研制水银来医治疮疥等病,又利用炼金术烧制外用药物,他还把研究的数据记载在《本草纲目》里,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国自古不同于西方,宋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宋代始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大夫。大夫本是官名。三代时,天子及诸侯皆设之。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3级。秦汉以来,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名。清代文官阶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称大夫。旧时,太医院专称大夫。加之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北方人尊称医生为“大夫”。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dài,而不读dà。

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郎中。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坐堂医是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坐堂医源于汉。相传汉代名医张仲景曾作过长沙太守,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坐堂行医,并分文不取。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直至近代,医生才成为为业医生者之通称。

虽然两个大夫之间单单看字形是一模一样,不过身份上却有很大的差别。官职上的大夫身份明显比治病的要高许多,虽然以前人们对于医者也是十分尊敬,因为没有人能说自己永远都不患病,总有需要医者的地方。但是,如果要当时的人们选择,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考取科举当官,很少人会选择摒弃科举而去学医的。

而且,古代的医者很多都是一代传一代的,也不能参加科举,只能是世袭为医。外人要学医也是个麻烦事,因为他们的手艺一般都会留给嫡亲,外人就算有幸能拜师,但是师傅总要留一手的。

还有的就是游医了,也就是所谓闾阎医人、草泽医、铃医、游方郎中等人。顾名思义,他们就是到处游走的医者,身背药篮,手摇虎撑走街串巷,腰间挂着一个葫芦,里面装有各式的自制药丸,有的还扯了一块布用竹竿撑着当做是广告,在上面写着什么“济世悬壶”“妙手回春”之类的话语。

所谓“虎撑”,是指一种用铜或铁做成的环,是游医郎中行医的标志。说起这种“虎撑”,在安庆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5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免费阅读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