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元七年, 元月
适逢新岁, 建康城内爆竹声声,人头攒动。
坊市人日后即开, 商家门前的桃符彩灯尤其惹眼。大量的行人穿梭在街巷中,接踵摩肩, 举袖成云, 笑语喧闹声不断。
食铺和茶肆的生意尤其好。
卖包子、蒸饼和熏肉的铺子前总能排起长队。许多人来得晚些,排到自己跟前,包子熏肉都已经售完。
“今天市罄,劳您明日赶早。”
伙计笑着向众人解释, 吴地官话中夹杂着北地口音,开头结尾时常伴着几句吉祥话, 格外的喜气。
见众人散去, 店主利落的收起蒸笼, 擦一把头颈上的热汗。
谁能想到, 元月里的生意竟比平常更好。包子多蒸出十几笼, 照样眨眼就卖完, 不到午后就得收拾起生意。
“这几日生意忙, 你也是辛苦。”见伙计忙里忙外, 头上的汗都来不及擦,店主笑道, “今日你无需顾店, 去前街走走吧。前些时候听你家人说, 你的亲事定下, 三月成礼,该备的总要备好。旁的不提,如今的建康小娘子,谁没有一支幽州银楼的簪钗?”
伙计闹了个大红脸,呵呵傻笑几声,全没了平时的机灵。
“我若是不在,掌柜如何能忙得过来?还是备好明天的谷面要紧。”
“哪里差这一时半刻。”店主放下蒸笼,数了数,确定数目无误,对伙计道,“大郎会来店里帮忙。已是知事的年纪,总要学起来。”
“大郎君?”伙计诧异,“大郎君不是入了学院?”
“那又如何?技多不压身。”店主摆摆手,示意伙计莫要磨蹭,“元月里生意好,食铺都是这般,何况银楼。你若是再磨蹭,怕是想买都买不到。”
伙计连声谢过店主,先忙完手头的事,取出钱袋看了看,一溜烟的跑去后街。想必是身上的钱不够,急着家中去取。
食谱仅是坊市内的一个缩影,而坊市的繁荣,最能代表建康的变化和发展。
从人日到晦日,城内始终热热闹闹。期间有四十多支朝贡的队伍抵达,向桓汉天子敬献贺礼。
每有入贡的队伍进城,都会引起一场喧闹。
西域的队伍赶着骆驼,夷狄的队伍驱使大象。
穿着各色服饰的使者们抬着箱笼,托着银盘。有胡姬、夷女坐在骆驼和象背上,随着队伍经过,浓郁的香气飘散,带着异域的神秘-风-情。
有赤脚的乐手行在队伍中,奏响样式古怪的乐器。
乐声中,数名胡姬跃下骆驼,腰肢柔软,在队伍前翩翩起舞,引来人群中阵阵喝彩。
入贡的队伍集中抵达,数量比去岁增多一倍。
郗超实在忙不过来,正休假的王献之被抓了壮丁。
王献之忙着培养父子亲情,哪有心思应付这些,干脆向桓容举荐王彪之的两个儿子,当真是举贤不避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