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有点在商言商的味道了。
正常逻辑没错,研发投入需要一笔资金,而且还得专门为鲲鹏建立一条新的生产线,这些都是初期投入成本。
而且谁也不知道鲲鹏2号的销售究竟怎么样。
要是不起量的话,生产成本也高。
在无人机市场还是一片未知数的时候,没有采购协议的保障,谁愿意承担这么大风险?
“采购协议肯定是要签的。”
罗阳点头道:“但是有一点希望姜叔你能理解,鲲鹏的供货渠道肯定不止远帆一家,我只能保证将来的采购至少一半从远帆这里拿货。”
远帆有自己的风险考虑,鲲鹏也有自己的安全述求。
姜远山能理解。
撇开姜帆的因素,其实两人这么交流,反倒是更顺畅。
“没其他急事吧?”
电池的话题刚告一段落,老姜就急着聊起了风能发电项目:“上次咱们只谈了一个框架,里面还有很多细节都没来及说,这两天我也花时间了解了一下相关产业政策......”
“政策上肯定是没问题的。”
姜远山不过是这两天临时磨刀,罗阳可是准备了一段时间的,了解的相关信息可比他详细多了。
“其实这一块在技术上倒是没有太大的难点。”
既然已经打算合作,那就要展现坦诚,罗阳实话实说道:“欧洲那边早就有了类似的风力发电装置,只不过在转化能效比上还有点欠缺,最为关键的是缺乏统一的大市场,没办法形成规模......”
对于一件产品而言,除了技术之外,最大的因素就是市场规模。
其实很多技术以及概念都是欧米那边先出来,但始终得不到更大规模的应用。
最大的原因就是缺乏一个单一的、具备消费潜力的统一大市场。
没有大规模应用,就没有效益。
没有效益,就不会有持续性投入。
没有持续性投入,就没有更新的技术迭代。
经过持续三十几年的经济发展,华夏形成了一个14亿人口基数的单一大市场,大部分新技术应用端放到这个市场里面,都会发生量级变化。
智能手机、互联网 、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新能源汽车、芯片......
无数的例子证明了单一大市场在技术应用端的重要作用。
“你不是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吗?”
罗阳的一番理论,让姜远山耳目一新。
同时也深深感到疑惑。
一个学土木专业的大学生,为什么会对宏观经济学方面有如此独到的见解?
“我在学校里可以随便窜专业。”
罗阳含糊的解释了一句,接着掰回话题道:“这不是重点,关键是我们要做的项目也符合这一条规律,不论是光伏发电,还是风力发电,最终的产业兴起,还是要先立足国内市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