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人,后移居魏郡。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建元十一年(375年)六月去世,终年51岁。】
【王猛临终犹以前秦内部各族豪酋势力为忧,以东晋为正朔所在,劝苻坚勿进攻东晋,但未被采纳,最终有了淝水之败。】
【在乱世中长大,想要结束这乱世,这或许是王猛这位千古名相的一生夙愿。】
【公元325年开始,这一年,王猛出生在青州的的一个贫困百姓之家。
而此前不久,这里才活埋了东晋三万降卒。
异族统领下的汉民好不容易熬死石勒,等来的却是更加残暴嗜杀的。
汉民在自家的土地上,就像圈里的羊一样,任人宰割。什么尊严、什么荣耀,在五胡乱华的时代都是扯淡,活着,就已经是汉人最大的奢望了。
“宁作太平犬,莫为乱世人”,说的恐怕就是这个时代。】
【父母抱着年幼的王猛一路乞讨到中原,他们安顿下来后就靠编簸箕为生。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猛稚嫩的小手常常被竹篾割的鲜血淋漓。
但他很聪明,慢慢做起了簸箕生意。
王猛挑着簸箕,抡圆双腿能日行百里,虽是辛苦却练出一副好体格。】
【晋书上说王猛这个人性格独特,他看不起乡间那些浮浪子,也不和他们打交道,只自己独来独往。
那些轻浮的小年轻都嘲笑他不合群,王猛也不理睬。
父母病逝后,孤身一人的王猛把簸箕卖得更远了。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终来到华山下隐居,继续磨练自己。】
【混乱了几十年的北方大地残破不堪,后苻洪建立前秦,与前燕分了北边的半壁江山,和东晋隔江而治,王猛正是前秦属民。】
【在谋生之余,王猛手不释卷,刻苦学习,尤其对兵法韬略之类最为精通。受文化的熏陶,王猛长大后变得仪表堂堂,气度不凡。
有识人之术的徐统欲征召王猛为功曹,但王猛却没有答应,继续隐居,专门等候明主。】
【公元354年,桓温北伐前秦,驻军灞上,关中百姓夹道欢迎。
王猛闻知后,身着麻衣亲往晋营拜会。
桓温问及天下局势,王猛一边抠虱,一边作答,将天下大势分析的井井有条。
“扪虱而谈”便由此诞生。
桓温不由暗自称奇,又将军机相问,求教王猛为何自己奉天子之命解救关中,而关中却无英杰投靠自己?
王猛看穿桓温心中留敌自重的打算,直说道:“长安城近在咫尺,你却不攻取它,人们不知道您的打算,所以才不来投靠。”
桓温无言以对,只好称赞道:“江东没有人可与你相比。”于是想要留用王猛。
王猛却因为东晋朝廷只重用世族,桓温又将篡逆,所以推辞未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