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镇北十里的张家桥镇北八里的赵庄,是赵金菊的家乡。赵庄的山没有长高,水没有
变浊。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个水。可人老了。赵金菊的奶奶去年就去世了,赵爸也不参加什么劳动了。他坚守家门,拾辍自家的菜园,这点劳动他还是搞得。因为如此,他种的菜,自己一个人是吃不完的。多的就送邻居,送朋友。绝不卖一分钱。女儿、女婿、妻子孙二娘,多次动员他到上海去,他不愿意去。他认为家乡环境好,空气新鲜,蔬菜新鲜。人员熟悉、邻居和睦。活动自由自在,一点也不寂寞。
上海他去过一次,是胡冬梅考取大学那年——一九八八年八月。以前胡冬梅回来过一次。一九八五年,胡冬梅初中毕业。刚好赵金菊俩口子在家休息,好照顾儿子胡秋果。孙二娘就带着胡冬梅一起回乐平来看望老外婆及外公。胡秋果是没有回过乐平的。说实在的,赵爸还是非常想念他们的。为见外孙,并祝贺胡冬梅考取大学(上海电影学院)。赵爸独身一人赴上海。当然他们都非常欢迎他,可在上海住了十几天,就觉得浑身不自在。睡,睡不安稳;吃,吃不习惯;玩,没地方可去。加上腿脚不方便,更不愿意出门。在家又无事可做(孙二娘不让他做)。一天到晚只有电视可看,赵爸不感兴趣。无论如何都要回乐平。心已去,人是留不住的,只好让他回去。从此赵爸再也不愿出门了。
一九九一年八月,胡秋果高中毕业,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这样两个外孙都住校了。孙二娘就闲下来了。就跟女儿赵金菊商量说:是不是一块回乐平看看?
赵金菊与胡思一直很忙,经常外出拍片,俩口子几个月几乎都不着家的,好的是俩人常在一起,很少分开。开始是赵金菊怕胡思有外遇,看得是非常紧的。她就怕胡思犯老毛病。因此她不怎么接新片。只要胡思导的片子,她就参与演出,绝不让胡思离开她的视线。随着名气大了,片约不断增加,都拒绝也不好。要不外人会说她耍大腕。所以不是胡思导的片子她也接过几部。
后来,慢慢地变了,变成胡思不放心赵金菊了。一个那么漂亮的女人,经常与不同的男主角配戏,难免有亲有抱的场景。胡思心里不舒服了。确实有点不放心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胡思的年龄奔甲子(60岁)了,而赵金菊还只四十几岁。“三十如狼,四十如虎”。赵金菊还在“虎”的范畴。胡思则有点怕“虎”发威了。有“见好就收”的说法,胡思建议说:生活不愁了,钱是赚不完的,是不是不再外接片约?多关心点家庭,多照看点小孩。赵金菊本不是什么科班出身,红了一段时间,已经不错了。她觉得钱也赚了,名也出了。可以说名利双收,可以见好就收了,于是很少外接片约了。鉴于胡秋果的进入大学,在家确实事情不多了。既然娘提出了回乐平的建议,她也觉得应该,就同意与娘一块回家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