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朝廷大动作不断,不过和陈景恪都没什么关系了。
他确实有很多大计划想实施,但眼下大明正在进行的大工程已经足够多了,不适宜再有大动作。
不过他也没有闲着,开始翻阅水战、航运、船只制造一类的书籍。
朱雄英很是好奇,问道:“你看这些做什么,莫非想转行当水师将领?”
陈景恪说道:“根据《太平寰宇记》的记载,当时泉州每年的出口额,相当于北宋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倍。”
“北宋出口的是茶叶、丝绸、瓷器等产品,换回的是一船船的金银珠宝、香料等物品。”
“到了南宋时期,朝廷岁入大半都是靠海贸支撑起来的。”
“其中的利润有多大,简直无法想象。”
“这一块大肥肉,大明不能置之不理,早晚都要扒拉进咱们的饭碗里才行。”
“所以我想提前研究一下。”
听到这么多钱,朱雄英眼珠子都开始放光了:
“好好好,这肥肉咱们必须要吃……我和你一起研究。”
陈景恪心道,要的就是你这句话:“不过可惜,我能接触到的资料不多。”
朱雄英立即说道:“宫里最不缺的就是各种书籍,大善殿里什么书都有。”
“我这就去找皇爷爷,让他准许我们去大善殿看书。”
大善殿是朱元璋的私人藏书馆,里面收藏着各种各样的书籍,珍籍孤本不知凡几。
只是里面藏着很多秘密,一般人没资格进去。
朱雄英倒是能进,但陈景恪想进,还是要先告诉朱元璋一声才行。
于是两人就找到老朱,将目的告诉了他。
朱元璋很爽快的就同意了,但也提出了一个问题:
“咱对经济之道一直稀里糊涂,只听你们说海贸好,但咱始终想不明白好在哪里。”
“海贸虽然能获得很多金银珠宝,但换不来粮食。”
“粮食才是一切的根本,粮食不够吃要再多金银珠宝又有何用?”
“况且新宝钞已经解决了钱荒问题,大明对金银的需求没有那么高了。”
“开启海贸,从事经商的人多,种地的人就少了,会影响粮食产量……”
“你好好给咱解释解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朱雄英很自觉的找个板凳坐好,又要开课了。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陛下陷入了一个误区,大明的粮食足够养活数亿人。”
“之所以还有人挨饿,是分配端出了问题。”
“有人占有的粮食多,家里的米粮堆积如山。”
“有些人一无所有,只能饿死。”
“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这个道理。”
朱元璋深以为然的道:“这个咱知道,你以前就说过。”
“朝廷收税就是一次财富再分配的过程……”
“可是开通海贸和财富再分配,有什么关系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