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皱眉道:“海上风浪大,太过凶险啊。”
陈景恪反驳道:“陛下忘了新式海船了吗,安全性大增。”
“这次护送大明使节团,山东水师就和北元辽东水师进行了一场大战。”
“我军主动驶入深海,利用风浪以弱胜强击败北元水师。”
“新式战船才出现半年多,造出来的多是中小型船只。”
“据说现在正在造五千料大船,一旦成功渤海、黄海的风浪,将再无威胁。”
“而且青州已经是北方最大的晒盐基地,稍加发展必是一座极其繁华的城市。”
“有青州作为支撑点和抓手,可轻易控制住高丽。”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你当初设计黄河改道,在青州设盐场。”
“还有蛊惑咱开海、组建水师、打造新式海船,是不是就已经算到今天了?”
陈景恪倒也没有隐瞒,说道:“陛下英明,不过要说专门为了算计高丽倒也不至于,不过是搂草打兔子罢了。”
“毕竟黄河改道受益最大的,还是河南、山东、北平南部以及整个淮北地区。”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英明个屁,被你小子骗的团团转。”
“走一步看两步的是人才,看三步的是天才,你小子走一步能看五六步。”
“你准备怎么安排这块地,一并说吧,也别一点一点往外挤了。”
陈景恪‘嘿嘿’笑道:“是陛下安排,我只是提点小小的建议。”
朱元璋嗤笑道:“行了,别拍咱的马屁了,快说。”
陈景恪这才正色道:“陛下担心高丽复叛,我以为可能性不大。”
“唐朝时,高句丽、新罗、百济和中原的交流并不频繁,当地人对中原也并不向往。”
“尤其是高句丽和百济,更是与中原敌对。”
“就算是新罗,也只是迫于高句丽的压力,才不得不向大唐称臣。”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降而复叛,让新罗捡了个便宜。”
“但也正因为大唐曾经彻底征服过他们,让他们对中原生出了敬畏之心。”
“即便新罗攫取了胜利果实,也依然不敢真的生出叛逆之心。”
“他们始终向中原称臣,主动学习中原文化和习俗。”
“经过数百年的同化,尤其是程朱理学的传入,让高丽大部分人都心向大明。”
“《华夏简史》的传播,消除了双方之间最后一点隔阂。”
“这也是我建议陛下派出使节团的原因。”
“可以说,此时的高丽就是一颗熟透了的果子,等着大明去采摘。”
一席话说的朱元璋也不禁连连点头:
“有道理,细思确实如此,那你觉得该如何实施统治呢?”
陈景恪说道:“按照陛下之前的计划,将潭王封在此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