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阁”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390章 徐允恭的见闻

将工作交接好,徐允恭踏上了返回洛阳的道路。

辽东(黑)还是太荒凉了,普遍都是原始状态,很远才有一个村镇。

这也导致秩序比较混乱,走个十里八里就能遇到一伙儿收保护费的路霸。

得知徐允恭的身份,他们也只是客客气气的把人送走,没有丝毫的害怕。

而徐允恭也没有试图将他们送官之类的。

这些路霸是收了保护费,但也确实维护了这一段路的安全。

说的难听点,没有他们的存在,这一块儿出了事儿,衙门都不知道找谁来负责。

有了他们,出事儿了衙门可以直接找他们的麻烦。

这就是辽东的普遍现状,人烟过于稀少,朝廷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只有城池附近,人口密集开发的比较好,朝廷力量能管理的到,才没有这些人的生存空间。

等进入辽西(吉)地界,情况就好了许多。

几条主干道贯通全省主要府县,交通比辽东好了太多。

人口也稠密了许多,村镇的密度远高于辽东。

村镇周围都是整整齐齐的田地,时不时的还能看到几块稻田。

徐允恭知道,这些都是试验田。

将生长周期短的占城稻和江南稻,与东北的渤海稻杂交。

尝试培育出生长周期短、口感好、产量高的新稻种。

这个项目是当年刚拿下辽东的时候,陈景恪弄的,这些年他也一直都在关注。

知道是自家兄弟弄的,徐允恭自然多留了一份心,就先去稻田里看了看。

只不过这会儿还没到插秧的时间,什么都没看到。

他又特意跑到当地的研究室打探情况。

得知是代表陈景恪过来的,研究室的老农非常热情,拉着他参观了育苗室。

还给他讲了经验成果。

经过五年的建设,稻种研究室也有了一套自己的经验流程。

从选种到育苗,再到插秧、收获等等,都有详细的步骤。

同时,整个东北地区的几家研究室,也加强了交流机制。

比如,每到冬天都会聚在一起开会,互相交流经验。

还会把自己培育出来比较优良的稻种互相交换。

当然了,他们培育的杂交水稻,还是比较原始的自然杂交。

和袁老他们的杂交水稻,在技术上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产量也不是一个量级。

唯一的好处就是,一旦培育成功稻种不会退化。

可以自己留种一代代种植。

宋朝的时候,就通过这种技术,把占城稻和江南原生水稻杂交,培育出了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的稻种。

南宋能以那么点土地,养活八千多万人,新稻种居功至伟。

现在,陈景恪组建的这些实验室,采用的就是这种原始育种办法。

如此几年下来,成果还是不错的,已经有了几种表现不错的稻种。

产量最高的一种,种在黑土地上,精细化照顾,可达到亩产四百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免费阅读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