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东南的公田,倒是有一桩历史公案,说起来很有意思。
南宋晚期,大地主大官僚争相兼并土地,导致南宋国库收入锐减,不足以应付军费抵抗蒙元。
宋朝本来有大量的公田,但多年售卖下来,到宋末公田已尽,田土多半集中在“贵势”手中。
赵宋没了公田,一下子就陷入财政危机。
于是权臣贾似道大刀阔斧的推行了“公田法”,通过发行纸币和度牒的方式,用纸币和度牒强行购买“贵势”超出品级规定之外的田地。
贾似道企图通过公田法,重建大宋王朝的公田储备,增加国库收入。
贾似道的公田法首先在最富裕,土地垄断最严重的平江,嘉兴等六郡推行,第一阶段即强买三百五十万亩。
这就是所谓的公田法。也就是所谓的“景定变法”中最重要的举措。
然而,此举遭到地主豪强的抵制,他们勾结地方官吏,隐瞒田亩数目,并将政府强买的田土转嫁给中下地主和富农。
如此一来,宋王朝的危机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景定变法”失败,意味着宋朝通过变法改良的道路被堵死。作为改革者的贾似道也“身败名裂”。
李洛后世卖过贾似道的《促织经》,他了解过贾似道,觉得此人多半是被黑了,应该不会那么不堪,起码比史弥远,丁大全之辈强的多。
所谓盖棺定论,而贾似道死去七百余年,后世仍然褒贬不一。
如果此事到此为止,也不算多有趣,最多是让李洛总结点教训。
有趣的是,随着南宋被蒙元攻灭,贾似道好不容易强买的上千万亩公田,全部便宜了忽必烈。南宋公田,成了元朝江浙官田的大头。
忽必烈拿到这么多公田,刚好可以在不侵犯士绅豪强的前提下,也有大量田土用来赏赐将士,功臣。真真占了一个大大的便宜。
而现在,这些田土全部掌握的李洛手里,让他也占了一个大大的便宜。
可以说,唐国大半的田土,都已经掌握在唐廷手里。这为均田令提供了条件。
“以各县域公田,扣除职田之后,分授该县无田少田者,无论男女老幼,以口均分。田以肥瘠分为上田,中田,下田。一亩上田等同中田亩半,下田两亩。”
“一郡之内,各县人口田土有多寡之分。是以着各地郡守,以郡为域,迁移百姓,以多均寡。人多地狭之县,可迁移至地广人稀之县……”
李洛这个做法,就是打破国人重迁的习惯,让人口和土地资源均衡起来,将人均田亩少的地区人口,迁往人均田亩多的地区。不要出现一个县地少人多,而另一个县地广人稀的局面,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资源。
他计划先以县为单位,后以郡为单位,最后以州为单位,慢慢扩散人口迁移,缓解人口地区失衡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