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这个复杂的东西,不是一般演变军官想搞就能搞的,大部分尉官找不到方向,甚至部分少校才简单的摸索到如何搞工业化的目标。至于找到这个目标,能不能全力以赴做还是个问题,少校晋级中校的淘汰率,不比尉官晋级校官少到哪里去。
凡是想拖任务的,随着任务越来越难,外部压力越大,越难搞工业化。赵卫国的那个任务,拖了一场,结果外部局势就是一个看透未来的超级大国,海宋那帮人自认为超前的眼光,是对一切威胁到自己地位的存在都是尽全力的扼杀,有他们在一旁盯着,你不下定决心和他们打一场百万人的大战争,不打到他们开始自知自己能力无法阻止,根本无法建立工业国。
而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中校,其工业积累阶段都是在殖民时代,凡是在殖民时代玩日不落帝国最后沉迷于当银行家的,百分之九十都要在少校晋级中校任务中跪。而在身为资本家开始未雨绸缪,开始搞工业的,而且提前开启了晋级任务的才能算是晋级中校的种子选手。
赵卫国在少侠的时候就是种子选手,虽然他拖了一场任务,但是积累到达了。被新华社非常看好。
这个积累是什么呢?工业知识链。这里的工业知识链并不仅仅是在一个学科上面精通,也不是一个个学科单独的精通。在机床加工方面精通,制造机床的各个材料变了,标准变了,你的机床加学科精通也就没有了意义,变成了屠龙之术。因为你精通的那个机床,没有了。你必须还要精通你制造那一种机床所需材料方面各个标准。在这方面各个材料的冶炼上面精通。然而,一路顺下来,冶炼的各个设备也不是凭空来的,以那方面的标准,精通该行业,也是需要连贯的精通。而且不能精通另一个标准,否则跟你精通的下游知识链完全对不上,你的精通没有任何用途。
每一个中校级别的演变军官都把自己的这个知识链藏的深深的,无他,给别人知道你的知识链,就代表让别人了解你的武器参数到底范围是什么,这对于演变团战来说是致命的。你丫蒸汽时代的机床精度,还能造出二十一世纪的导弹吗?
每一个中校级别以上演变军官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业知识链,这个工业知识链,每一个知识体系,在一个标准链条下上下关联,绝不是买设备,引进海外人才,就能带过来的。而是需要举国上下所有工业一起磨合相互摸索形成的。只有国家力量才能形成这个工业知识链。通过这一连串的知识链,你可以针对性的往里面塞人才。就形成了一个组合的工业体系。否则没有知识链,所有的人才都是单枪匹马。要设备没设备,要资本,搞出来的产品没有下游销路,在研究资金上匮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