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嘞。”听说上街,李明一下子精神了许多,虽然回城后闲得跑遍了每一个角落,但还是喜欢走在街上的感觉,好像要补回那几年在农村的时间一样。
县城不大,主要的街道也不长,就两纵两横,最长也不过千米,有门面的主要集中在西街和南街,不过四五百米的路。但刘伟宏还是细细地走完了所有的街口,连一些居住人口较多的巷子也不放过。最后停留在县城最大的百货商店门口,上下二层。对面是邮局,右边是新华书店,再过去就是衢西饭店,斜对面是衢西人民广播电台,铁塔高耸,上面几个高音喇叭正在向整个县城播送国家大事。这里可以说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段。
正午的阳光不算很毒辣,但街上的行人也不多,现在的人们还没有逛街习惯,除了那身着让人忍俊不禁一统的粗布灰衫的人偶尔走过,最亮丽的要数扎着麻花辫的姑娘,一蹦一跳地走过去。
李明的人气之旺是刘伟宏想不到的,走过的青年人都会叫一声“明哥”,让刘伟宏不得不刮目相看。
“现在播送昨天县委县革命委员会会议精神,在伟大的……简称《工业30条》,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发扬风格……”
《工业30条》,刘伟宏的脑中灵光闪烁,这之后上面就开始注重工商业的问题了,好像从这里开始,隔壁县就偷偷地搞起了个体户。后世的网络上对于这件事的评价是:这对于当时一切以阶级斗争为先,在党纪国法还没有明确、甚至根本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搞这样的事,在当时的人来看是那样的格格不入,批准者、直接管理者甚至要冒着杀头和蹲监狱的危险,而参与者、直接受益者的潜在风险也一点不小,“资本主义尾巴”的帽子已招摇多年,随时可为来者“加冕”......
虽然当时的环境让人们有些胆颤,但作为一个重生人士来说,知道政策的走向就这一点就让自己比别人不止先走了多少步。
记得后世对当时隔壁县惊人之举所作的评价是相当之高,说是在那个环境下在城市试点而不是荒郊野外魄力之大,大在冲破封建思想枷锁率先突破奠定了今天拥有雄厚资本的民营经济基础、大在依靠实事求是的精神,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了最复杂的民生问题、大在发自肺腑的为群众利益着想,走的恰恰是符合任何国度最有效率的经济复兴之路。
刘伟宏对自己的打算有了初步的决定,抬起头,只见蹲在马路边的李明,正不亦乐乎地看着往来的女孩,有揣上一脚的冲动,以前怎么就没发现这丫的有这一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