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应该知道积分球吧?或者做照明、光学测试时用的分布式光度计,那些都是用延长积分时间来换取感知过于微弱辐射的测量办法。
我说这些,是为了说明:天文观测,有时候在仪器精度不够时,需要大量堆砌积分时间,来感知微弱辐射量。也许天文台的一台设备,一年只能进行四五十次这种程度的超精细感知,这,才是它们每年出成果的基础保障。孟院士,这一点你认同么?”
孟院士叹了口气:“我们也是没办法,天文学不能产生经济利益,预算只有这么多。设备比大洋国老化、精度低,就只能继续堆时间。不然,国家也不会允许民间付费租赁使用天文台仪器的时数。”
说到底,还是没钱闹的。
蓝洞星人的拜金程度,远胜地球人。所以他们的蝇营狗苟精打细算程度,也远胜地球人。
在这个世界,说“世界上还有孩子没饭吃,仰望什么星空啊”这种喷辞的喷子,一喷一个准。
女主持人似懂非懂,不过她必须把控节目节奏,不能由着孟院士感慨,于是把楼歪回来:“那么,这个和您刚才说的试验方法的难以普及,是什么关系呢?”
顾玩继续往下说:“很简单,我这种观测方法,对每一个单一位置的曝光都不够,因为我的方法显得没有‘耐心’,经常曝光个一夜半夜的,就向上或者向右微调那么十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个镜头。
所以,这种观测法出来的图像,是没有肉眼观测价值的,也不能用来发现新的恒星、星系,因为最终结果会是一团模糊。
但是,这一团模糊中,画面的总辐射量是可以测出来的,只是坐标不精细、糊在了一起。
这种情况下,我要的不是发现新的恒星、只是要宇宙中最低的微波背景辐射,那么,如果我抓的那个点运气足够好,是有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的。
而其他专业从业者,他们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只是附带的,他们希望的是在日常观测中,还能发现新的恒星、星系、系外行星,他们不能把所有的设备机时的成绩押注在仅仅一个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上。
那样的话,万一没观测到更低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呢?他们不就相当于花了那么久,什么都没得到,连作为添头安慰一下拨款单位的筹码都没了吗?
我之所以能这么干,是因为我敢赌,我花的是自己的钱,我不用考虑什么都看不见的情况下,如何跟纳税人解释——
不瞒您说,就高考结束后的十几天里,我花了3万4千元的天文台设备租赁费,包括临时改装部件的租赁费。搞科研是很花钱的,这还是设备并未100%按市场价收费、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你可以看看,这是发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